第05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巨大肿瘤多国医生难解决 天坛神外再战“不可能”

  本报讯(通讯员 卢国强 康鹏 张慧鑫)“我出院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去看看长城,我从小就听说过中国的长城,很想去看看。”今年7月前,中国对于来自拉脱维亚的泽尔(化名)而言,是一个从未想过会涉足的国度,更没有想到,会来这个遥远的国度接受一台决定自己命运的手术——泽尔辗转法国、德国等国家求医14年,希望治疗颅内不断生长的巨大肿瘤,然而各国专家均已表示无能为力。

  机缘巧合下,泽尔找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经过多专业学科的评估,来自中国的2个专家团队、20位医护人员历经近20小时的“马拉松式”手术,成功为他切除了肿瘤。“中国的医生又让我看到了希望。”泽尔说。

  机缘:来自东方国度的希望

  十几年前,医生发现泽尔的颅内有一个肿瘤。14年里,他先后在各欧洲国家经历了数次治疗,几乎走遍了欧洲的大型医疗机构。但每次治疗后不久,顽固的肿瘤就会迅速复发,并且不断压迫、侵蚀他的脑组织。

  去年,泽尔的病情不断加重。“我失去了视力、听力、嗅觉和味觉。”他先后前往日本和法国求医,但医生们表示,已经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在求医过程中,泽尔遇到了一位熟悉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帮助联系中国的医院。之后,泽尔联系上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并找到知名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外科肿瘤一病区主任吴震。

  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中国专家们为泽尔进行了会诊——认为泽尔的肿瘤还有手术的机会,并提出了初步的手术方案。今年8月30日下午,泽尔和家人一起来到天坛医院,住进国际部综合一病区。

  准备:用专业赢得信任

  尽管已经了解过泽尔的病情,但真正见面后,他的情况还是让专家们感觉到震惊。头部增强核磁显示,泽尔的肿瘤长在颅内左侧,压迫了颅内和头颈部这个区域几乎所有的空间。“他开口说话时就能直接看到口腔内的肿瘤。”吴震说,身高近2米的泽尔身形消瘦,左眼几乎失明,仅有微弱的光感;左脸面瘫、左耳听力丧失,鼻腔口腔不时有液体流出,剧烈的头痛让他每天必须依靠止痛药镇痛,而比症状更加严重的是他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肿瘤的无奈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和消沉意志。

  随后,天坛医院医务处组织包括神经外科、耳鼻喉、口腔、麻醉、介入、输血等相关专业和科室的全院会诊,针对泽尔的肿瘤侵犯口咽部位的情况,还特别邀请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专家韩正学教授参与会诊。

  9月9日,按照计划,神经外科介入专业组副主任医师张义森为泽尔进行了颈内动脉代偿功能的评估。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后,右侧颈内动脉能够较好地进行双侧代偿,术中术后没有明显的不适。同时,其他各部门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定详细的预案。

  “医护人员非常专业,他们对于所做的事情很有把握,这对我来说十分重要,也正因如此,我非常信任他们。在这里我从来都是有安全感的。”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泽尔选择了信任,“我的所有问题、疑虑和将会出现的症状,医护人员都给予了很到位的解释。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关乎我生命的问题。”

  决胜:鏖战近20小时

  9月11日7时30分许,泽尔被推进手术室;9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

  按照专家团队制定的计划,手术分为两大“战役”:第一步,开颅切除肿瘤;第二步,进行颅底口腔的重建。

  “此前国外医院进行的病理检查显示,这个肿瘤是孤立性纤维肿瘤。这种肿瘤最大的特点就是血供丰富,非常容易出血。”吴震说,同时,由于颅底结构错综复杂,稍有疏忽可能就“遗漏”藏在各种空隙中的肿瘤,增加日后复发的概率,而错误打开正常组织结构,又有可能损伤到正常的血管神经结构,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更‘麻烦’的是,患者经过多次手术和放疗,局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已经丧失,肿瘤和正常组织粘连得非常严重,有些部位肿瘤的性质也发生改变,给手术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对于主刀医生而言,这不仅需要对颅底和颌面部解剖结构的熟悉、手术技术的炉火纯青,更要求他们对患者情况十分熟悉,对于技术、心理、体力也是多重考验。

  手术过程中,各位专家和麻醉、护理团队的医护人员轮番上台,经过超12小时的手术,终于把肿瘤基本切除干净。而此时泽尔的颅内和颌面部,是肿瘤切除后留下的巨大空腔,手术的第二阶段,就要对这个空腔仔细地进行颅底和颌面部重建,以确保患者以后正常的容貌和饮食等功能。“如果没有这一步,以后患者吃东西、喝水都直接进到脑子里,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韩正学说,这一步就好比“做防水”,需要用到患者自身的活体组织填充进颌面部。

  仅仅填充还不够,韩正学团队的苏明医生从患者左侧腋下取来带血管蒂的活体肌肉和皮肤的游离组织,韩正学在显微镜下将这些组织的动静脉与颌面部血管细致地吻合到一起,确保这些填充组织能存活并发挥作用。

  12日凌晨4时,随着最后一针缝合完成,这两个专家团队,20名医护人员持续近20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泽尔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4天后,泽尔顺利回到普通病房;10天后,吴震和韩正学联合查房,术后核磁显示,肿瘤全部切除,游离组织愈合良好……术后仅仅15天,泽尔终于又喝到了心心念念的咖啡和果汁。

  9月30日,泽尔顺利出院。此时的他,与一个月前刚入院时判若两人。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医院直奔万里长城。

  为什么要挑战欧洲医生束手无策的疑难肿瘤?“我的老师,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王忠诚院士曾经说过:‘我不给他们做手术,他们就没有希望;我做了,至少他们还有一点希望,哪怕说1%的希望,我都要试一试。’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天坛医院每一位医护人员,这么多年来,我们也是像老师这样做的。”吴震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关注
巨大肿瘤多国医生难解决 天坛神外再战“不可能”
火箭院新增两个北京市数字化车间
老挝香蕉坐火车“开进”新发地
“一起跳”广场健身操舞(海选)大赛成功举办
中华书局3种图书入选“京华好书”
丰台报社会05巨大肿瘤多国医生难解决 天坛神外再战“不可能” 2024-10-30 2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