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街道东罗园社区位于南中轴与南三环交汇处,面积0.33平方公里,由6个老旧小区、3片平房区组成,共2561户5891人(常住人口4065人、流动人口1826人),属于农居混杂的综合型社区。其中,小区居民楼普遍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除了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还因房屋产权管理单位较多、管理范围分散等原因导致矛盾纠纷问题频发。此外,该社区60岁以上的居民占总人口的29.5%,老龄化形势严峻;租住人口较多,出现了邻里关系相对疏远、社区归属感比较淡薄的现象。
总体来说,东罗园社区呈现“四多”特点:老旧小区多、产权单位多、老龄人口多、流动人口多。
举措
东罗园社区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12人、志愿服务队2支。其在老旧小区治理上探索破局,创新形成了“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通过整合辖区治理资源,跨行业跨领域凝聚多方力量,将“社区+行业专家+伙伴单位+热心商户+党员志愿者骨干”梳理划分为“专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无限合伙人”。社区向“专业合伙人”发出邀请函,与“有限合伙人”签订个性化服务协议,向“无限合伙人”广发招募令,以志愿合伙,共同打造宜居社区。
“专业合伙人”:以智慧合伙 推动社区共谋共管
社区党委打破传统治理壁垒,打造了由法律援助部门及律师、专业养老机构、周边学校医院、物业服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及专家等专业合伙人组成的智慧合伙库,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发挥专业合伙人的技术信息咨询等优势,为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社区党委还依托“大红门街道智慧社区综合情况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打造涵盖党员信息、居民信息、房屋信息、监控探头等一体的慧治一网通平台,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社区智慧助理合伙平台——既让社区更好把握居民需求变化,也让居民更好掌握社区最新动态,实现社区智慧合伙助理与党员、居民以及辖区单位的高效互动,形成查询数据快速准确、发现问题快速响应的治理运行机制。
“有限合伙人”:以资源合伙 推动社区共建共联
除了“专业合伙人”,东罗园社区党委继续坚持“党建搭台、群众点戏、多方唱戏”的工作思路,开展社区“有限合伙人”计划:明确“合伙人”准入和运行原则,规范“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机制,广泛招募社区共建伙伴单位和周边商户,尝试发掘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以低偿方式吸引其入驻社区,内设修锁开锁、家电维修、理发洗衣等一站式服务内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低价、优质的生活服务项目,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不仅如此,社区党委还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为抓手,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动员辖区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社区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开展助老服务、便民服务、楼门改造、环境治理、安全巡逻、化解居民矛盾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双向服务。
“无限合伙人”:以公益合伙 推动社区共治共享
在“专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基础上,东罗园社区党委发动党员、志愿者、商户、租户等群体发挥“无限”动能,成立“万花筒志愿服务队”,设立“助老志愿合伙人服务时间银行”,由专人登记志愿时长——积累的志愿时长可以享受等量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社区党委还将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划分为4个大网格、55个小网格,并将辖区内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纳入网格——志愿服务队成员利用线上“随手拍”小程序及时开展安全提示、群众求助、隐患反映等工作,及时报告并处理网格内的问题,推动民意在网格内听取、矛盾在网格内化解、难题在网格内解决。
成效
社区服务变精细 教师楼小院焕然一新
在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方面,东罗园社区党委携手“专业合伙人”北京市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设立月度现场免费法律咨询及以案释法讲座,特别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群体,提供线上免费法律咨询服务;邀请丰台区税务局作为“专业合伙人”,为居民、商户及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税收知识普及活动,面对面解答关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提供个性化的税收咨询与指导;联合春熙养老驿站,向辖区高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及上门打扫清洁服务;协同鑫福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劲松口腔医院、蒲黄榆医院、北京京苑医院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定期开展社区义诊活动、进行健康知识科普。
老旧小区改造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此,社区党委一手抓群众意见、一手抓专业技术,利用“专业合伙人”机制,邀请专业部门单位到东罗园教师楼小院现场合伙“破题”。区房管局、街道职能科室、责任规划师、设计单位、预算单位、施工单位在政策范围内完善设计方案、核算平衡资金、增加改造内容。通过为期五个半月共同努力,教师楼小院改造焕然一新,得到居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社区党委也以东罗园教师楼小院的成功改造经验为契机,将“专业合伙人”工作机制作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已全面推广至其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
激活社区资源“微循环” 拓宽资源共享“朋友圈”
“有限合伙人”激活了社区资源的“微循环”。东罗园社区党委联合北京市体科所开展公益体测进社区活动,与辖区周边多家医院联合开展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12次;对接轩辕十四星空文化与先四学青少儿优培中心,走进东罗园小学,向100余位青少年免费开展“自然科普和编程知识进校园系列”课程10次;每季度与北再生集团联合组织废旧物品回收绿植换购活动;引进木樨园邮局,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上门订书订报服务;与贝壳公益合作,为辖区老人提供智能手机使用课程……目前,东罗园社区已有9家“有限合伙人”纳入“便民生活圈”计划中,不仅方便辖区居民,还积极为底商开辟经营路径,实现社区居民与商户的互惠共赢。
不仅如此,“有限合伙人”还拓宽了资源共享“朋友圈”。社区党委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努力发挥成员单位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单位动员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聚焦中心、聚力民生,充分利用驻区单位的人才场地优势,建立8项资源清单、8项需求清单、完成3项项目清单,共同推进创城、创卫、垃圾分类、拆违治乱、花园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功能优化。
志愿服务队蓬勃发展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帮手
东罗园社区“万花筒志愿服务队”蓬勃发展,从最初的30名核心志愿者迅速扩充至120余名。志愿者深入社区,以包楼包片的形式,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的常态化巡查,截至目前,已成功发现并解决问题百余起,涵盖环保清洁类问题逾65处、安全隐患排查18处、基础设施损坏报修10处、不文明行为劝阻20余次,全年参与重大保障值守百余天,周末卫生清洁日百余次,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此外,“随手拍”小程序的上线让越来越多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帮手——实现从漠不关心到主动关心社会治理的转变,推动“人人参与齐努力,和谐社区共创建”良好生活氛围的形成。
启示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的核心要素
党建引领是确保老旧小区治理方向正确、措施有力的关键,其能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党组织也在社区治理中起到核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单位、社区、商户、居民的有效联动。
多元合作 破解难题的有效路径
“社区合伙人”机制作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模式,解决了老旧小区治理中的专业难题和资源瓶颈。通过跨行业、跨领域、跨社会主体的多元叠加,东罗园社区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为老旧小区治理注入了新动力,提升了治理效果。
评估激励 确保服务的关键一步
评估机制与有效激励是确保服务质量和提升居民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东罗园社区党委对外开展资源对接,对内明确社区责任分工;年初与合伙人约定本年度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年末开展“复盘沙龙”活动,回顾目标完成情况,对治理成效深入剖析与评估,开展“金牌合伙人”评选活动,有效激励合伙人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暖心服务。
(丰台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