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任珊)近日,刺绣社区文化课在石榴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课。
授课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选民,来听课的则是十余位社区居民,大家在穿针引线中感受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
“以前都是跳跳舞,现在参与这种静态活动也挺好,是一种美的享受。”居民赵玲学了一段时间苏绣,不仅爱上了这门精细活儿,还能亲手完成一幅作品,绣出自己的属相。
江选民就是石榴庄街道居民,今年66岁的她,精通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从2022年开始,每周三下午她都会来免费授课。现在跟她学艺的姐妹已经有四五十人。
“江选民是我们社区内的文化名人,我们建立了工作室,邀请她和其他能工巧匠作为志愿者,定期在社区开文化课,群众来此就能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石榴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这是丰台区今年打造的“文明会客厅”的一部分,利用文化名人建立工作室,邀请能人巧匠作为志愿者,定期在社区开文化课,群众来此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目前,丰台区共有455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努力将其打造成“3+X”文明会客厅,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群众“愿来常来”的场所。“3”即休憩茶座、公共阅读空间、社区名人工作室三大平台,“X”代表着丰富多彩的区域性特色建设。
这些实践所设立了“休憩茶座”,让社区居民、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可以歇歇脚、聊聊天、充充电、喝喝茶;建立了公共阅读空间,鼓励社区居民借书、换书、读书,定期开展“社区读书会”;有条件的还建立了非遗展示空间,各街镇积极寻找本辖区内的文化名人,探索建立专题工作室,开展社区文化课等活动。此外,各街道还立足群众需求、突出地区特色,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宽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路径,比如云岗街道结合航天特色,定期开展航天科普等;花乡街道开办“协商小会桌”,组织居民在此召开协商议事会。
目前,丰台区有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经达到了“文明会客厅”的标准。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下一步,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丰台的“文明会客厅”会陆续开到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