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忆记长辛店 复兴续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读书声
  教室摆着三列长课桌,黑板上写着“劳工神圣”四个大字。原梓峰 摄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教员所作歌谣。原梓峰 摄

  百年前,这里从早到晚都有读书声。原梓峰 摄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中的“工人是天”专题展。原梓峰 摄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序厅内,巨幅油画展现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英勇无畏的长辛店铁路工人。特约记者 武亦彬 摄

  课桌上的物品。特约记者 刘平 摄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工人学校,是一处充满着历史厚重感与革命精神的地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这里却始终回荡着振奋人心的读书声,这便是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长辛店,这个曾经普通却不平凡的小镇,承载着中国早期工人阶级的梦想与希望。而劳动补习学校,宛如那个时代漫漫长夜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黑暗中散发着知识与觉醒的光芒。

  夜色中,皎洁的月光洒在学校的屋檐上,教室里传出铁路工人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带着对未知的渴望,带着对命运的抗争,打破了小镇夜的宁静。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创党先驱李大钊派邓中夏等人以工人夜班通俗学校为基础,筹办一所劳动补习学校——“以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的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高尚人格为宗旨”。这所学校的创立,并非只是简单地提供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唤醒工人阶级的觉悟,点燃他们心中追求公平、正义和尊严的火焰。补习学校原定1921年1月1日正式开学,由于不收学费,职工子弟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预定名额,因此不得不推迟原定的开学时间,采取考试和检查身体的临时措施来限制人数,以便稳步向前发展。这样,延迟到了11日才正式上课。

  补习学校两部制的委员会议制组织管理方法颇为讲究,议事部作出决定之后,交由办事部具体实施,实际就是现代工会的组织雏形,是锻炼工人参加管理的最初形式。补习学校分为日夜两班,原先晚上才能使用的“工界国民学校”不能延续,所以靠捐助筹款,以每月约十三元、全年约一百五十六元的价格租赁祠堂口1号的李姓民居作为校舍。日班是工人子弟上课,课程与普通高等小学校大致相同,使用教员们自编的教材;夜班是工人上课,开设国文、社会常识、工场和铁路知识几门课程。教员分有专职和兼职,最早的专职教员是李实、张纯,后由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贾祝年担任,此外还有吴容沧、吴汝铭、卜世润等。兼职教员比较多,主要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轮流讲演。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人,朝去暮返,常来常往。

  劳动补习学校的正房原为三间,鞍子脊,棋盘心灰瓦屋面,前檐单层圆椽,明间吞廊,槅扇风门,次间为步步锦支摘窗,丝缝槛墙,清水山面,将三间房打通后就成教室了。教室是窄窄的一个条形,地方并不宽裕,摆着三列长课桌,一共八排。北墙的黑板上写着的“劳工神圣”四个大字,仿佛穿越了时空,挟带着浓烈的下班工人汗津津的气息扑面而来。

  教员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授着知识——他们不仅仅是在传授文字和算术,更是在播撒革命的火种,唤醒工人沉睡的力量。学员——那些辛勤劳作的工人兄弟——专注的眼神里透露出坚定与执着。工人满怀激情的读书声中,有对剥削与压迫的愤怒,有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声声呐喊,冲击着旧世界的枷锁;每一个段落,都像是一把把火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们手中紧握着的笔仿佛是战斗的武器,准备书写属于自己的命运篇章。

  教员还向工人通报国内各地的工运形势,并作时事报告。当工人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之后,教员就启发他们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把日常生活中和工厂里发生的一切不公平的事情讲出来、写出来,让更多的工人知道。工人开始觉得很为难,通过示范教学和几次尝试之后,他们很快掌握要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宣传员,后来还成立工人讲演团。补习学校还开辟了活动室,有娱乐性的通俗读物,也有《新青年》《湘江评论》《劳动周刊》《工人周刊》等,还有《共产党宣言》《劳动界》《劳动音》《工人的胜利》等小册子。此外,还有乐器、棋类供大家娱乐,也组织唱歌、演戏等文艺活动。这些工作为成立工会创造了条件。

  补习学校越来越受工人的欢迎,开学满三个月,经常来学习的已有二三百人。在这里,斯文的先生邓大炮(邓中夏)、老夫子(高君宇)、盖韩信(王尽美)与豪放的工人麻哥(史文彬)、张良(陶善琮)、毛子(王俊)等推心置腹、亲密无间,团结成为一家人。

  在这里,工人们学会认字、读书、明理,更明白了团结的力量。他们在书声中找到自我,找到为了更美好未来而奋斗的勇气。

  当月儿高悬,夜已深沉,教室内书声依旧。那微弱的灯光下,是一张张充满信念的脸庞。他们知道,这书声是希望在呼唤,是改变命运的前奏。

  通过在劳动补习学校的学习,长辛店铁路工人的政治觉悟得到迅速提高,并成长为具有先进思想和斗争精神的骨干力量。他们深刻认识到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从而坚定地站到马克思主义者一边。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已成为工人阶级觉醒的摇篮,他们在这里接受启蒙,为未来走向更广阔的斗争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史文彬、葛树贵、康景星、王俊、杨宝昆等工运骨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长辛店铁路工人会,把工人团结组织起来,开展阶级斗争。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把长辛店的工人运动作为样板,在京汉铁路、京奉铁路、正太铁路、京绥铁路积极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成立工会组织,以星火燎原之势要将黑暗中国的那片“天”染红。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张桌椅,都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了工人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的历程。这里更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工人在这里学会认字、读书、明理,明白团结的力量,找到奋斗的勇气。那读书声穿越了时空,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它提醒着我们,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了理想,为了正义,不懈地努力着。那读书声,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奋勇前进!

  文/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王真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城治
   第06版:关注
   第07版:忆记长辛店 复兴续文脉
   第08版:安全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读书声
丰台报忆记长辛店 复兴续文脉07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读书声 2024-11-22 2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