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哪些场景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如何识别和预防?一旦中毒该怎么办?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元凶”
使用柴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炭等取暖或烹饪,因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是我国公众一氧化碳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近些年流行的“围炉煮茶”,因通风不良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也属于类似情况。
虽然国家已强制要求停止生产、使用直排式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但部分居民仍在使用。直排式热水器在使用时会消耗氧气,当氧气供应不足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不仅如此,发动机、柴油机等产生的一氧化碳泄漏到居民生活空间也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近年,已发生多起因柴(汽)油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泄漏到居民房间引起的中毒事件。
出现这些症状要留心
轻度中毒
轻度中毒者会感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果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中度中毒
中度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睡不醒、困倦乏力等症状。这时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重度中毒
重度中毒者会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40℃高热。此时生命垂危,病死率高。即使有幸存活,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此外,一氧化碳中毒还可出现迟发性脑病,即部分病人经过一段临床的假愈期,一般为数日到数周,然后出现痴呆木僵型精神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改变。
弯腰走路 切忌明火
发现自己有中毒症状时,可暂时弯腰走路或匍匐爬行出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会浮在空气的上层),并呼叫他人帮助。
发现他人已中毒时,应立即打开窗户,将中毒者抬离现场至通风处,给中毒者松解衣扣,通畅呼吸,注意保暖,并送往医院。同时,关闭燃气灶开关或将煤炉抬到室外。如中毒者有呕吐症状,应使中毒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鼻内的分泌物。
如有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尽快送往医院抢救。特别注意的是,在运送患者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措施。
此外,这时切不可使用明火,不宜按门铃和打开室内灯的开关,会有爆炸的危险。
安全多一点
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谣言
谣言1:只要通风良好,就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高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当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就会使其失去运送氧气的能力,发生窒息。即便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只要一氧化碳的生成量远大于一氧化碳的排出量,那么人体依然有可能吸入一氧化碳,进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谣言2:在房间内放一盆水,可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很多人认为,在使用煤火炉的房间内放一盆水就可以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实上,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减少环境中一氧化碳的产生并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一氧化碳中毒时有发生,正确处置可减少一氧化碳对人体的损害,而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可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风险,减轻中毒造成的健康危害。
(《中国救护——家庭急救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确保燃气使用设备的安全性
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燃气管道、炉灶、煤气用具的开关、皮管等,防止煤气泄漏。
不使用已被淘汰的热水器,例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都被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
安装热水器时,应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此外,尽量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澡间外,以防一氧化碳滞留在浴室内。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长时间使用燃气用具时,一定要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如使用煤炭取暖,煤炉不要放在卧室内,生炉子取暖时不能紧关门窗,必须充分通风换气。
入睡前一定要确保煤炭完全燃尽熄灭,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关好,否则在睡梦中发生煤气中毒更危险。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
不要长时间在密闭车厢内靠发动机供暖,更不能在发动机持续燃烧时在车厢内睡觉。
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使用煤炉取暖和做饭的家庭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雨雪天气、大雾天气、大风或者气压低的天气时要格外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疏通煤炉排烟道和烟筒
要常清理烟筒、拐脖等容易发生煤灰积存和堵塞的地方,保证烟道排烟畅通。
检查变形和漏气的煤炉和烟筒
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有的煤炉和烟筒已经变形、漏气、封闭不严,注意进行检查,封堵所有缝隙。
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
使用燃气灶具、煤炉的家庭,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探测器正常运行。
(应急管理部、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