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从别致的京都风景里挑选一本画册,那我愿从永定河流淌的水里打捞起丰台的手绘本。看,卢沟晓月是它的封面,当写下“卢沟晓月”四个乾隆皇帝御笔亲提的行楷大字时,笔尖不觉流淌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蕴。翻开画卷,不知是谁不小心打翻了一只颜料桶,各种颜色瞬间倾倒而出,编织错落。里面有秀丽的山川美景,更有多彩的人文民俗。我不禁想用我这支笔,绘出一马平川的平原和连绵起伏的丘陵,慢慢揭开丰台的一页页篇章。
无意间,行至丰台,正午的阳光洒在卢沟桥上,桥体便充斥着阳光的金黄。永定河畔的水,营造出一种温馨迷人的画面。“卢沟晓月”刻在汉白玉质地的石碑上,其背面行书体的七言律诗,字体飘逸、雍容典雅……乾隆皇帝在秋日的一个早晨,站在洒满青霜的卢沟桥上,抬头望见清冷的天际高挂着一弯弦月,不禁吟诵道“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并欣然提笔写下了“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立碑于桥头。从此,“卢沟晓月”声名大噪,成为“燕京八景”之一。我轻轻地抚摸着桥头乾隆皇帝亲题“卢沟晓月”的碑亭,仿佛听到了“七七事变”卢沟桥头第一声枪响,日寇隆隆的炮声,仿佛看见宛平城墙上那累累的弹痕和站在碑亭前侵略者狞笑的合影。此时,我的心中有一种撕裂的疼痛和伤感。好在硝烟已经散去,卢沟桥畔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你看,卢沟桥那千姿百态的石狮子;那车声喧哗、人潮如涌的满目锦绣;桥下那清流奔腾的母亲河,那悬垂在天上的一弯楚楚的明月。卢沟桥见证了沧桑巨变,也承载了家国情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呈现在我们面前。序厅,象征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大型浮雕《铜墙铁壁》被花篮簇拥着,寄托着全国军民对抗战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一大批浴血疆场的民族英雄,一时间涌入了我们的心里,不禁让我们想到,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每一位抗日英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当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时,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当被敌人围困于河边时,八位女英雄誓死不屈,挽臂沉江。终有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终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走在丰台这道古老的风景里,便感觉北京这座城市的遗韵从未离开——仿佛自己坐在骆驼祥子拉着的洋车上;仿佛走进一座古老的茶馆,看到了老舍的影子;又仿佛看到《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她的眼角溢出童年至真的回忆,一瓣心香打动万千行人。
丰台的街头,散落着太多的老会馆、老戏楼,有太多的纷纭故事轮番上演,有太多的梨园旧梦值得品评,有太多的市井文化可以共赏。
丰台,是一本记载了人情百味的线装书,是一张述说着黑白往事的老照片,是一幅落满了时光尘埃的民俗画,也是一部演唱着京腔京韵的老戏曲。丰台的故事,有的落进茶馆的杯盏里,有的响在戏园的锣鼓中,有的洒在四合院的晾衣竿上,还有的钻进胡同的烟雨里。
丰台的韵味,藏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北京城发源地莲花池公园的莲藕里,藏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大葆台汉墓的“朱斑轮青盖车”车马遗迹上,藏在距今八百多年的金中都遗址的残垣断壁之下。
丰台的韵味,藏在花乡婀娜多姿的花木里,藏在鲜艳娇媚的万亩芍药丛中,藏在争奇斗艳、四季如春的花卉博览园的花仙子明眸里,藏在山水相依、蔚为大观的园博园西北角永定塔的风铃上。
丰台的韵味,藏在北京西南第一崇山千灵山极乐峰上,藏在达摩、孙膑和庞涓分别修炼过的洞窟里,藏在“天观北斗,地赏北宫”、号称北国小江南的北京近郊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里,藏在乾隆皇帝题名的青龙湖千亩水面上。
丰台的韵味,藏在长辛店千年历史的五里长街上,藏在幽深巷陌鳞次栉比的酒楼店铺间,藏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曲里。有易水送荆轲的悲壮苍凉,有折柳寄故人的温暖情义。有知交半零落的怅然,更有浊酒尽余欢的清寒。
丰台的韵味,藏在15万平方米、纯欧式小镇风情的花乡奥莱购物公园的街区设计里,藏在荟萃世界最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美国白宫、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建筑的世界公园里,藏在誉有“中国地热第一村”的南宫世界地热博览园2980米的温泉深井中。
丰台的韵味,藏在艺术气息与科技气息共存的汽车时代建筑群里,藏在全球顶级、中国首家水上主题公园那万人海啸造浪池和惊险刺激的尖峰极速滑道上,更藏在长辛店千年古镇改造规划中那些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风貌里。
卢沟桥、宛平城、大葆台西汉墓、辽金水关遗址、金中都遗址,似乎这些珍贵遗存掀开了千百年来这片兵家必争之地饱受风雨的摧残与战火的冲击;那些负载沉重的象征,民族忧患的伤痕,是悠远时光的见证,更是不屈命运的投影。丰台,这部绘本,翻开的是一幅幅风啸马嘶、硝烟弥漫的战场故事,而展现在当下的却是一幕幕天蓝水清、宁静祥和的新时期愿景。丰台,鞭策着我们“以史为鉴”,叹血雨腥风,铁骑蹂躏;又扬起中国共产党百年旗帜,指引我们跨越风云硝烟,望山川锦绣,民富国昌,神州正复兴。来源/《卢沟月》杂志 文/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