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 实习记者 贾慧娟)“这么大的球体从里到外全是用柳树枝条做的,而且还能做这么圆,真是特别新颖,很有创意!”12月20日下午,几位游客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对第六届地景艺术节参赛作品《秋水揽星河》赞叹不已。记者在当天举行的第六届地景艺术节开放日暨颁奖仪式活动现场获悉,《秋水揽星河》也是本届地景艺术节一等奖获奖作品,意在表达宇宙的广袤无垠和个体的渺小,同时又传递着“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大”的向上精神。
推进“花城细胞”建设
打造融合城市场景
据悉,本次艺术节由丰台区总工会、丰台区园林绿化局、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北京花卉协会、北京花乡花木集团、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南森花苑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枝韵神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AOF国际花艺大师学院承办,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树行途生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丰台区花卉协会协办。旨在将废弃的树枝树叶打造成具有艺术价值的创意作品,助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同时挖掘并培养环保艺术人才,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推进“花城细胞”建设,打造融合城市场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此次比赛面向全社会开放,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艺术家、花艺师和环保艺术爱好者参赛。参赛作品原材料以园林废弃树枝为主,通过捆扎、编绕及艺术化的手工制作和生物染色技术,制作成集生态环保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地景艺术雕塑。经评委团讨论评定,作品《秋水揽星河》被评为一等奖,《涌泉》被评为二等奖,《冬日里的温暖·膳爱》被评为三等奖。
作品主题多样
展现环保艺术之美
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森林书屋附近,记者看到了作品《秋水揽星河》。一大一小两个球体立在一汪由木屑做成的蓝色“烟海”中,大球直径3.8米,小球直径1.2米,球体浑圆,有的枝条切口还被染成了黄色或是蓝色,模拟浩瀚宇宙中的繁星点点。“我觉得最浪漫的事情就是看星星,所以想做一个以星星为主题的作品。我们团队用了12天时间完成整个作品,用了大约1吨重的园林修剪下来的柳枝。枝条的组合从内向外都是不规则三角形,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承重,另一方面也赋予作品更多的力量感,因为我们觉得宇宙是有力量的。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作品主创倪贵美告诉记者。
作品《涌泉》将柳条编织成了喷涌的泉水的形象,“泉水”从地下冒出且有翻滚的感觉,编织出的纹路如同水纹向外扩散,中间有类似喷泉中间石头的部分,蕴含了大地馈赠水与万物以及生命轮回的概念。《冬日里的温暖·膳爱》主创陈青是一位新晋宝爸,初为人父的他深刻体悟到父爱母爱的深沉力量。身份转变促使他想要传承这份爱,便以儿时那碗面为灵感创作了该作品,期望借由作品触动更多人内心深处对家与爱的眷恋。
此外还有《化茧成蝶 温暖花开》《大地公主的温暖抱抱》《晨光织韵》《柿柿如意》《瓶艺人生》等主题多样、技法多元的其他地景艺术作品,它们不仅展现出了独特的环保艺术之美,更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为首都的冬天增添了生机活力。
“今天,我们不仅见证了园林废弃物变成艺术作品的魅力,还看到了这些作品如何为寒冷的冬季增添光彩。它们如同镶嵌在项链上的珍珠,点缀着我们的城市。感谢所有参与者的坚持与努力,正是因为你们的热情和创造力,才让这个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地景艺术节创始人、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会长王茂春说,“期待明年我们可以扩大规模,创造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艺术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通过地景艺术节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文化热情,提升大家的文化素养,让更多的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中来。同时也希望艺术家们能够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创作出更多弘扬时代精神、体现人民生活的艺术佳作,为丰台区乃至北京市的文化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