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人大代表、北宫镇人大主席 王继云
记者:现场我们邀请到的人大代表是王继云。王代表,请您向观众朋友们作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王继云:我来自北宫镇代表团,在北宫镇工作多年,亲眼目睹北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瓦片经济,到迈入“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快车道,区委赋予了河西地区新的发展理念。围绕“科技绿谷 山水新城”建设,让百姓倍感振奋。
记者: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请您谈谈如何发挥乡镇人大的作用?
王继云:首先,人大代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我们会组织代表深入选民中开展“寻诉即办”,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纳入“民心项目池”。2024年,通过党委统筹、人大监督,用48万元为太子峪村进行自来水管线维修,解决了125户村民“用水难”的问题;考虑到北宫小学学校门口道路狭窄,接送孩子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我们将拆违腾退空间改造成家长等候区,实现环境和安全的双提升。2024年完成210项民心项目,目前正在组织代表对2025年的项目进行走访征集。
北宫镇璟博苑及周边小区群众诉求较多,我们的镇人大代表李俊霞曾是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于是由她牵头成立代表议事点,协调社区、物业和选民坐在一起面对面进行协商。2024年,群众集中反映小区污水站异味扰民,她多次组织三方议事,参与“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监督污水管线改造的全过程,有力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是推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北宫镇商会5名副会长中,就有3名是市、区人大代表,会长是镇人大代表。他们在优化营商环境、对口协作、助力地区发展上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我们邀请了中央党校教授、市农委领导围绕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条例作了专题辅导,并组织代表到密云、成都、湖州、雄安新区等地考察调研。三级人大代表共同研究北宫镇下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路,并对如何聚焦“两园一河”深化“一廊八品”,做好“京彩灯会”的“后半篇文章”提出了意见建议。
为加快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城市化的目标要求,我们的基层人大代表们群策群力,以大灰厂地区为样本,研究提出关于探索构建村居混合“大党委制”的建议,书记由我们人大代表担任,助力破解城乡治理的难题。
同时,我们创新了“代表+选民+政府”三方对话的监督方式,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监督政府的作用更加直观,使三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对话中提出的关于完善北宫镇养老体系建设的建议有效推动丰台区首家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落地,为“老老人”提供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记者:您是一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区人大农村委员会委员,请您介绍下农村委员会的工作。
王继云:2024年,我跟随区人大农村委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调研。围绕农村集体产业发展和农村增收致富,到樊家村健康文化产业园、花乡青旅科创园开展视察调研;聚焦河西地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市政道路等,到河西第三水厂、芦井路西延工程、种子大会基地和地铁1号线支线王佐停车场开展视察调研;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综合治理水平,深入东安街平房区、沙岗村等地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这些调研,让我有机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全区有关农业农村的工作,对农村基层治理和集体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我今后意见建议的提出和本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记者:王代表,听了今年丰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最关注哪一点?有什么感受?
王继云:今年的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成绩,明确提出了2025年的工作目标,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其中我最为关注的是“全力打造河西地区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新前沿”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加快地铁1号线支线建设、加快实施北宫低空技术创新园、深化“两园一河”联动发展、加快北京十中国望府校区和人大附中园博校区的建设等,让我对河西地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作为人大代表和基层人大工作者,我将积极贯彻落实报告的精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并结合本职工作,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来,为丰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文/记者 李磊 裴莹莹 贾慧娟 崔红霞 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