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3年职教以针线为媒介 培育新时代京绣传承者
  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刺绣。张国震 摄

  编者按: 技能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列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我们正在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互认互选的职普融通课程体系,促进技能人才培育成长生态更加优良。”全国人大代表、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说。对此,记者实地走访了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本报讯(实习记者 袁阳)近日,在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京绣工坊内,京绣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何洪杰正指导学生绣制毕业作品《五福泰瓶》。绣架上银针穿梭于丝绸间,传统纹样与现代创意交融,这间兼具教室与博物馆功能的工坊,见证着传统非遗与现代职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分阶段培养

  广涉猎—精专攻—创融合

  上午9点半,工坊内6名学生两两一组坐在绣架两侧。其中,高三学生史相宜与同伴合作的《五福泰瓶》之一的葫芦“财泰瓶”已初具雏形,葫芦内藏寿桃、元宝等元素,既保留传统寓意,又融入现代设计的巧思。“‘聚宝盆’我特意选了亮橙色与黄色的背景搭配,下面再绣上一只貔貅,既突出财富寓意,还会使画面更灵动。”史相宜坦言,从设计、绘图到绣制,三年所学都凝聚在这件作品里,特别有成就感。 

  “针脚要平整,丝线需均匀,色彩过渡要自然,整个作品才能更加和谐。”何洪杰穿梭于绣架间,时而俯身示范,时而指点配色。“我们会把所有的京绣针法都教给孩子们,绣制时每件作品都会融合平行针、套针绣等6至7种针法,两人合作都要耗时3至5个月才能完成。” 

  学校课程设计也暗含匠心,高一学生每周接触4类非遗技艺,高二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专攻方向,高三则以毕业创作贯通技艺与文化课。例如,学生的毕业作品《百花齐放 为党祝寿》荣获2021年全国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设计+”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的银奖;《江山千里绣》耗时8个月,33000小时绣制,将悬空寺的古韵与港珠澳大桥的现代气魄融于长卷,被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作为全国首个中职非遗专业,学校采用“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广涉猎—精专攻—创融合”三阶培养体系。孩子们除了要学习京绣、木工、玉雕、景泰蓝、金属工艺等非遗技艺课程,还要学习文化和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综合学习,成为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师承与创新

  跨越时空的职教实验

  13年来,何洪杰始终在教育一线工作,作为兼具“教师”与“传承人”双重身份的师傅,她采用“观察—实践—共创”的教学模式。 

  只见,工坊内除了一些非遗传承人大师的作品,还有清代的锁袖、龙袍、马面裙等陈列其间,学生既可近距离观察针法,又可临摹古纹样。“我一直在做京绣收藏,未来将把京绣工坊打造成小型的京绣博物馆,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除了观察,引导学生上手实践,何洪杰还带领学生共创《江山千里秀》《丰宜福台——五气连枝》《卢沟寄情》等时代主题作品。 

  “京绣曾是宫廷专属,如今要走进百姓生活。”何洪杰带领学生将京绣融入车载香薰、化妆镜、手包等现代产品,并登上服贸会舞台向世界展示非遗魅力。她目光坚定地表示:“懂设计的学生很多,但懂非遗、会制作且了解传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我们要培养这样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综合
   第07版:社会
   第08版:健康
DeepSeek落地 丽泽开启智变新篇
13年职教以针线为媒介 培育新时代京绣传承者
乘政策东风 谋高质量发展
丰台报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0413年职教以针线为媒介 培育新时代京绣传承者 2025-03-14 2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