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姜欢)学生们把收集的废旧可回收物品装入环保袋、放入校园内指定区域、粘上属于自己的二维码、经志愿者称重扫描后便可获得个人减碳积分、收到相应的电子证书……近日,丰台区“碳减排爱循环”绿色校园碳普惠公益项目部署会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举行。七年级的学生们现场演示了如何参与“碳普惠”,实现校园内的“社区化”回收。
据悉,丰台区“碳减排爱循环”绿色校园碳普惠项目由北京读懂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绿色交易所联合发起,于去年启动,项目试点覆盖丰台区8所学校,今年3月将首批覆盖区内40所学校,4月将扩展至全区67所中小学校,惠及近3万名中小学生。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该项目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为具体形式,将环保行动和“双碳”目标的关系进行数据量化,通过减碳积分累积个人减排量贡献并逐步探索校园德育评测体系建设。同时,针对回收的物品,学校每月设置一种回收类别,包括硬壳纸、废旧纸张和书本、塑料瓶、二手衣物等可回收物大类,类似一种具有“积分系统”的社区回收。
“在这个项目中,孩子们获得的减碳积分一方面可以兑换礼物,另一方面通过丰台的区域整体实践项目在未来还有望被纳入碳汇交易体系,孩子们可以将从中获得的收益拿去做公益,这就让这件事更有意义了。”丰台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座城市”是该项目的建设目标,旨在用校园碳普惠行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激发孩子们对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的兴趣。第五实验学校参与项目的教师代表刘方方表示,项目不仅要让孩子们通过旧物回收获得减碳积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孩子在家会收集整理一些不用的废旧书报拿到学校来,培养了收纳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节能减排意识。“作为家长,我们能从App上看到孩子的减碳积分,这是给他的一种鼓励,也希望他能继续参加这个活动,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家长代表笑着说道。
记者还从现场了解到,校园碳普惠还将与公益相结合,让孩子们的减排回收行为转化为公益爱心。按照项目计划,回收站将回收款项转到基金会专项账户,用于反哺乡村教育,让孩子们参与乡村振兴。同时,参与项目的孩子们会与湖北十堰、内蒙古、西藏拉萨等手拉手地区的同学们共同开展多样的公益活动,实施生态环境实践课程。
“碳减排爱循环”项目的推进标志着区教委在“乐学公园”创建启动后在自然科学教育方面又一次开展的创新举措,同时也是运用新技术、新场景、新链接、新生态,厚植丰台教育“新质生产力”,全力建设丰台“北京第一花园城区”的积极行动,为丰台“蓝天成绩单”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