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雪 杜丽云)日前,在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支持和推动下,依文众承手工坊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推出全国首个“中华民族传统纹样数据资产集”。该公司历时近20年,打造了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涵盖8000余种传统美学纹样。
为守护濒临失传的民族纹样,依文团队走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以采风形式深入探访自然、宗教、民俗等文化源头。设计师们通过手绘记录、数字扫描、AI提取等技术,将传统纹样转化为高清线稿,并借助Photoshop、GIMP等工具进行色彩还原与艺术再创作。
目前,数据库中已收录8000余种纹样,存储量达852GB;其中3206种已获得版权著作权登记证书并通过本次数据资产集登记,涵盖汉、藏、苗、布依等数十个民族的经典图案,形成首个系统性、标签化的民族纹样数字资源库。
这一数据资产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将开启商业与创意的无限可能。企业将打造全球共享平台,未来计划搭建区块链确权平台,让全球设计师可安全调用纹样素材,创作服饰、家居、文创等产品,推动民族美学走向国际。市场将迎来数字藏品新生态,高价值纹样将同步生成NFT,消费者购买实体手工艺品时,可拥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成为“纹样收藏家”。通过设计师库、品牌库的联动,构建从纹样采集、设计开发到产品交易的完整链条,还将助力手艺人增收,激活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
“纹样不仅是图案,更是一个民族的故事。”依文设计师团队表示,数字化不仅解决了传统纹样易流失、难保存的痛点,更让深山手艺人的技艺被世界看见。未来将持续扩大数据库规模,搭建开放共享的“中国美学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