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原梓峰 通讯员 王安)2024年,长辛店街道赵辛店村来了一位喜欢走街串巷的“赵书记”。丰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队副队长赵光作为“治理书记”来到赵辛店村,主要负责协助做好村域基层治理工作。“赵书记来咱村这段时间,村里治理工作最大的改变就是比以前‘顺’了。”这是村民们最大的感触。
设置联络专员 将接诉即办“捋顺”
“赵书记,咱的‘点评会’要开始了!”刚来到赵辛店村时,赵光首先查看了村里三年来的接诉即办案例,之后,每周五下午村里都会召开接诉即办点评会。
原来,在对过往案例复盘分析的过程中,赵光发现村里接诉即办工作存在时效性不足,对接沟通不畅的情况。他每天走街串巷,下到各村民组与一线工作者交流,了解他们的难处,和他们一同上门走访群众。
“一线工作人员接单办事特别拼,但却难以将实践转化为‘经验’,结果就是事情办了,但总是‘不顺’。”赵光说道。
为破解难题,赵光在赵辛店村各部门、村民组设置了“接诉即办联络员”,这些联络员的任务就是详细记录下每个“接诉即办”信息资料、沟通情况等。
“别小看这些联络员,他们就是在诉求人、接件人、办件人之间穿针引线的‘绣花针’。”赵光说道。
设置了联络员后,赵光每周组织接诉即办点评会。会上,赵光让大家详细汇报本周办件情况,然后再进行点评。
点评的内容,通过联络员传递给一线工作人员。一来二去,一线办件的工作者们从点评建议中学到了新方法。同时,他们的大量实践经验,也通过点评会分享给了其他同事,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互相转化与学习。
随着一线工作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赵辛店村接到各类接诉即办件相比2023年下降744件,下降比例超30%。
“村民们普遍反映,找村里办事比以前顺畅多了。”一位村工作人员说道。
发挥自身优势 “顺势”提升村域环境
“以前这儿的装卸声经常持续到凌晨,开窗就是满天灰,衣服都不敢晾晒。”北岗洼村民刘先生回忆,当地的垃圾存放点经常在夜间进行装卸,造成的噪声扰民、尘土飞扬等情况严重影响了附近村民的日常生活。
接到反映后,赵光立刻组织村工作人员和民情管家队伍成立治理专班,连续3昼夜蹲点监测,确认存在车辆超时作业、隔音设施不全等问题。
“民生问题等不得!”了解情况后,赵光立刻约谈涉事企业,要求企业签订降噪防尘责任书,明确作业时段压缩至早8点至晚8点,加装隔音屏并配备专职保洁员。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效果,赵光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动赵辛店村打出环保整治“组合拳”:针对村域企业噪声扰民情况,引入区生态环境执法力量,指导企业开展噪声污染主动治理;开通“民情直通车”微信平台,30户周边居民担任环境监督员;每周开展“清尘行动”,累计修复路面200余米,新增绿化带50平方米。
经过整治后,赵辛店村域夜间扰民情况大幅减少,背街小巷清洁度明显提升。
“一盘棋”+大数据 让村民生活“通顺”
在办好村里事的同时,赵光还将目光锁定在了村域与周边片区基层治理的联动化、数字化上。
赵光说:“想要服务好这一片区的群众,还是要下好基层治理的‘一盘棋’。”
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赵辛店村与周边赵辛店社区、北岗洼社区共同打造“长辛先锋 辛新家园”党建协作平台,将接诉即办“联络员+”机制覆盖到赵辛店村及周边社区。他们还携手对车辆停放、消防安全、自建房屋、堆物堆料等地区重点问题开展整治。
在社区、村的协力合作下,“长辛先锋 辛新家园”党建协作平台联合制作了《村居课堂》居家安全系列短剧。赵辛店村评剧队成员和两个社区的民情管家通力配合,用评剧艺术的形式演绎安全用火、科学用电等知识。
制作完成后,短剧在赵辛店村和周边社区的微信群中迅速传播,并在片区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实现了安全宣传的无死角、全覆盖。
在赵光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良言一句三冬暖”的字条。“村民的身边事,看起来零散琐碎,但办好这些事,让老百姓的生活‘一路通顺’,都是我们的要紧事。”赵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