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萃)近年来,丰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鸟类多样性调查与生态保护力度,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丰台大地徐徐展开。
科学部署织密鸟类调查“监测网”
为全面、系统掌握区内鸟类资源状况,丰台区精心谋划鸟类多样性调查工作,2023—2024年,组织专业调查团队,综合考虑不同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选取城市公园、居民小区、郊野绿地等9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调查人员沿着45条调查样线,对158个调查样点展开全方位、地毯式搜索,织密调查网络,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通过这一举措,有效扩大了调查范围,提升了调查精度,为持续推进丰台区鸟类多样性保护工作筑牢坚实的数据基础。
成果丰硕 奏响生态环境“和谐曲”
丰台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经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共记录到鸟类68种,分属16目38科58属。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更有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在市级湿地大宁水库的首次监测记录,彰显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突出成效。
身姿矫健的游隼,在青龙湖公园的天际盘旋;敏捷灵动的燕隼,在万丰公园和太平岭留下翱翔的身影;红隼于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展现霸气;雀鹰在天元公园尽显威严;北京园博园里画眉婉转啼鸣。与此同时,普通翠鸟、普通鸬鹚等30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频繁现身青龙湖公园、北京园博园等生态园区,进一步凸显区域生态环境的吸引力与承载能力。郊野公园自然带不仅迎来了北京市较少见的白眉鹀,还监测到北长尾山雀和银喉长尾山雀混居的有趣现象,极大地丰富了区域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更令人惊喜的是,冠鱼狗、噪鹃等在北京地区少见的鸟类,也纷纷在丰台“安家落户”,这些成果直观地展现了丰台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多管齐下 筑牢生态保护“硬屏障”
丰台区从监管、修复与宣传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强化监管执法,组建多部门联合执法队伍,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破坏鸟类栖息地等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进“碧道”“秀道”“绿道”三道工程建设,贯通“两园一河”区域滨水空间,加快“花园城市”建设,成功构建触手可及、类型多样、功能复合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为鸟类营造更加优质的栖息环境。同时,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未来,丰台区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守护好这片鸟儿的乐土,让丰台区的生态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