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榜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平凡到卓越 汗水浇灌荣耀 一起聆听他们的时代强音

  全国先进工作者

  傅天雷

  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社区民警兼玉林里社区党委副书记。从部队转业后,他扎根社区8年,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多项荣誉。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者,他创立“微光联盟工作室”,创新“6-7-8”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357件,开展公益法律咨询59次,慰问特殊群体109人。担任“穿警服副书记”后,他推动社区硬件改造:新增监控探头140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461个,更新6部电梯,修建透水砖路解决居民出行难题。 

  他创建的“反诈微信群”住户入群率达92%,解决群众诉求2万余条,成为“有求必应群”。发起的“微光行动”汇聚21家单位、200余名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1100余次,帮扶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成为右安门地区志愿服务品牌。 

  从军人到警察,傅天雷始终坚守为民初心,用实干诠释忠诚担当,将社区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民警的风采。

  赵爱芹

  正高级讲师,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校长,教育部中职名校长。42年教育生涯中,她带领学校实现从国家级重点校到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三级跨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作为职教改革先锋,她首创“职成一体”发展模式,建设丽泽终身教育学院,打造“一刻钟职教服务圈”。对接南中轴文化产业带等区域发展需求,建成15个市级校企合作平台,牵头组建3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创新“塑造一双会思考的手”育人理念,构建“三级六段”课程体系,近两年指导学生获116项技能大赛奖项。 

  她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创建“丝路学堂”海外分校品牌,输出国际职教标准。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树立标杆。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出版专著7部,培养出3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从合并4校到管理12个校区,她以“厚德精工”为核心理念,打造出首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丰台模式”,培养了大批新时代工匠人才,展现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马芬

  作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正高级教师,30年坚守教育一线,创新提出“三层三阶”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数学特级教师,她创立“循理明道”教学法,开发四步教学模式,录制人教社全国示范课。2024年赴内蒙古开展教育帮扶,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室期间,研发五种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在广西等地推广应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等荣誉,以创新教学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

  王义茹

  作为丰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事务中心副主任,创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路径,统筹推进33个土地一级开发、22个棚改和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021年以来,她带领团队累计供应经营性用地31宗约139公顷,建筑规模327万平方米,成交额1266亿元,其中2022—2023年连续两年成交额全市第一。建立供地专班工作机制,精准把控21个大节点153个小节点,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注重培养青年技术骨干,打造了一支综合能力突出的储备团队。

  王平静

  担任兆丰园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创新“党建+治理”模式,建立“初心”志愿服务队,推行“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机制。发放“书记联系卡”,打造“掌上零距离”服务平台,联合警网格三方联动,物业费收缴率从60%提升至98%。超前化解矛盾,“零诉求”完成物业更换等民生工程。2024年成功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避免32起投诉事件。获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先进个人,以细致服务赢得居民信赖,用行动诠释基层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车远达

  作为丰台区房管局法制科副科长,12年奋战民生一线。2024年担任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论坛英文讲解组组长,带领团队精准编译讲解词,为30余名国际政要全程英文讲解12345数智化系统,展现首都治理智慧。创新基层服务模式,推动问题高效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她妥善处理信访、政府信息公开等事项2000余件,获丰台区“优秀部门工作者”,以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彰显一线工作者的卓越风采。

  王燕丽

  担任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期间,研发“院长驾驶舱”管理系统,2024年门诊量达66万人次,医疗收入3.2亿元。创建“强基·马上办”党建品牌,信访件同比下降55.84%。引进三甲医院专家团队,设立4个市级专病门诊和8个特色门诊,重点建设儿科和精神心理门诊。优化绩效管理,完善涵盖多个临床医技科室的服务体系。获北京市“苔花奖”管理领军人物,秉持“马行千里,不洗尘沙”理念,以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守护居民健康。

  叶财德

  作为丰台康复医院副院长,创新提出“双专员双进入”机制和“2+1+医”居家中医康复服务新模式,实现医保实时结算,有效解决居家患者“就诊难”问题。他倡导“小社区、大账本”基层中医发展模式,践行大健康服务理念。带领医院志愿者团队荣获“北京榜样最美义工团队”称号,不断优化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作为农工党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健康,为基层医疗服务注入新内涵。

  付紫雁

  担任六里桥街道司法所所长23年来,扎根基层一线,参与调解纠纷千余件,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调解成功率95%以上。在“疏整促”专项行动中,一周内完成某小区2600间地下空间疏解工作,成功化解多年医患纠纷。设立万丰公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近5年组织法治课堂120余场,受教育人数超10万人。创新建立“无讼社区”工作机制,设立巡回司法确认点,2024年成功化解“12345”涉法纠纷50余件。

  许中

  在公安一线坚守24年,现任丰台分局刑侦支队四中队中队长。他创办电子物证实验室,带领团队破获多起境内外涉网犯罪案件,摧毁多个跨国网络犯罪链条。坚持每年主导完成一项市局级科研项目,荣获公安部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三等奖。所带队伍多次荣获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在全国性比武会战中名列前茅。曾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刘峰

  作为丰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长期奋战在维稳工作一线。牵头组织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矛盾化解率达94.5%,成功防范化解63号院部队房屋配售重大涉军涉稳风险,获市领导批示肯定。创新建立月度安全稳定形势风险评估机制,织密区域情报信息网络,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在处置拆迁安置群众诉求等突出维稳情况中勇于担当,为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新时代政法工作者的优秀典范。

  刘月梅

  现任丰台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在审计工作期间,指导开展审计项目126个,查出问题金额205.93亿元,审减土地成本约80亿元,披露“小平房”征拆违规问题。转任纪检监察工作后,推动区级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指引出台,健全接诉即办监督体系,督促解决卢沟桥小学“断头路”等民生问题。2024年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处置问题线索450件,查处问题253个,推动完善制度37项。

  毕光熙

  现任丰台分局科技园区派出所副所长,从警13年来始终奋战在公安一线。曾作为禁毒骨干破获百余起目标案件,捣毁涉毒团伙数十个,抓获涉毒人员近3000人,在抓捕行动中右臂粉碎性骨折,植入23厘米钢板和11根钢钉仍坚守岗位。转战基层派出所后,创新建立经济案件“三级办理”“三维打击”技战法,推出反诈“十妙招”,破获案件数百起,追赃挽损近亿元。作为北京青年宣讲团成员,开展线上线下宣讲覆盖数千万人,担任“法治副校长”和“安全知识宣传大使”。

  刘欣妍

  作为南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创新打造“四量四送”服务品牌,带领团队保持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85%以上,四次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街道”。牵头成立北京市首家街镇级职业指导工作室,首创“一体两翼”服务模式,累计开展就业服务2000余人次。创新构建“三维空间”就业服务模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600余人次。作为就业服务专家,她参与国家级职业指导教材编写,担任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评委,7次参与市级就业政策直播宣讲。

  刘明磊

  从事环卫工作10年来,始终坚守在粪便清掏一线,负责40余座设施的清掏服务工作。面对污物飞溅、徒手疏通等艰苦工作环境从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践行“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刻苦钻研车辆维修技能,不断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水平,2022年获评“最美丰环人”,2024年被评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突出贡献”先进个人。

  李婷

  担任丰台区财政局预算科科长17年来,始终秉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创新建立“降债务、增财力、强监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筹措资金降低债务规模上百亿元,有效防范财政风险。统筹调度近千亿元资金资源,精打细算保障民生,确保“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引导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率,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财政工作无小事”的严谨态度,确保每笔资金精准落实。

  李洁思

  作为丰台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深耕宣传战线十余年,创新打造“遇见丰台·众汇京彩”发布平台,汇聚130个政府部门和企业声音。五年来组织采访活动600余场,推动丰台区在中央和市属媒体刊发报道12.6万余篇。撰写的《构建彰显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城市新形态》等文章被中央级媒体采用。推出2024年丰台城市形象宣传片,生动展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果,以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讲好丰台故事,传播时代强音。

  辛雅楠

  任丰台区北宫镇农林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辛雅楠先后荣获“北京市绿化美化先进个人”等称号,带领北宫镇获评“首都森林城镇”。他创新引入彩叶苗木、林下花卉等20余万株,村庄绿化覆盖率显著提升。在北宫镇李家峪村工作期间,联合高校团队实施“学子扮靓家园”计划,通过小微空间改造焕新乡村面貌,并获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辛雅楠以实干担当诠释初心使命,用创新突破破解发展难题,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张林

  作为方庄街道办事处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创新构建“平安建设+民生保障+党群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牵头打造2家养老照料中心、4家养老驿站、8家老年餐桌的养老服务体系,组织社区文化健康月活动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在文明城区创建中,高标准完成12个社区宣传氛围营造,指导35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张悦

  创新建立“一台导诉、一体调处”劳动仲裁新模式,打造北京市首个区级农民工投诉举报专厅。近五年查处劳动保障监察线索14.23万条,为15.26万名劳动者追发待遇7.6亿元。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建立“接收—转办—办结—督办”闭环机制,破解疑难案件2300余件,2023年考评成绩全区第一。首创工程建设领域“1+2”协同监管模式,培育6家“精品工地”示范项目,推动电子劳动合同普及率提升至85%。

  张赓正

  牵头制定《新发地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博中心改造等四大重点项目落地。创新策划四季农事节庆活动,打造“新发地好生活”品牌,带动商户增收30%。在2024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上,促成28项合作协议,金额达8亿元。推动国际榴莲馆升级改造,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以“保供应、促转型、树品牌”为主线,将新发地打造成为首都农产品保供的“稳定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秦雪明

  创新“网格化+数字化”养护模式,将982.9公顷绿地划分为15个管理网格,推动丰台绿化水平连续三年全市领先。建立“30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服务机制,办结绿化类群众诉求1200余件。带领党员突击队完成应急抢险112次,提供技术支援223次。推动绿化工程优良率提升至92%,节约养护成本300余万元。2024年获“首都园林绿化人”称号,以“厘米精度”的工匠精神,打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城市景观,让绿色成为丰台最亮丽的底色。

  程晓溪

  研发“案卡巡逻轻程序”,助力丰台检察院数据质量连续三年全市前三。参与制定北京市检察机关首个《司法管理责任规范》,构建“提示—整改—回头看”管理闭环。撰写40余份业务分析报告,研发3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监督线索230条。作为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标兵,她创新“数字检察+业务管理”模式,推动办案质效提升15%。兼任多所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宣讲50余场,以专业智慧赋能检察工作现代化。

  管杰

  创建北京首个教育集群,整合27家单位资源,带动方庄地区教育质量跃升。提出“聚·宽教育”理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十二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改革,高考重点率提升至98%。主持特级校长工作室,培养30余名骨干校长。其“三学三做”校长培养模式在全市推广,带领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作为明远教育奖获得者,他以教育家情怀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彰显了新时代校长的使命担当。

  熊永红

  带领团队开展急性心梗介入治疗2000余例,血管再通率达95%。创新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模式,患者再住院率降低40%。率先开展血管内超声等精准诊疗技术,手术并发症率控制在1%以下。培养10名冠脉介入骨干,打造24小时急救团队,年抢救心脏骤停患者50余例。坚持“患者至上”理念,年接诊量超8000人次,收到感谢信200余封。以精湛医术和大爱情怀,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诠释了新时代医者的崇高使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旅
   第05版:榜样
   第06版:榜样
   第08版:安全
从平凡到卓越 汗水浇灌荣耀 一起聆听他们的时代强音
丰台报榜样05从平凡到卓越 汗水浇灌荣耀 一起聆听他们的时代强音 2025-04-30 2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