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动模范
丁延新
作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装备作业队队长,16年扎根施工一线,累计架设箱梁4000余片,参建9个重点项目。他创新改造架桥机行走钢轨、提梁机熄火装置等设备,获国家专利1项,提高施工效率30%。考取机械维修职业资格,培养技术骨干20余名,带领团队获公司技能竞赛一等奖。主动请缨参与人大通州校区建设,保障设备高效运转。获“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产业工匠”等称号,以精湛技艺和奉献精神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
王艳
坚守水务岗位18年,创新实施“拉网式”水质监测机制,年检测水源样本2000余份,保障10万居民用水安全。主导千灵山公园蓄水池智能化改造,搭建变频控制系统,提升能效30%。带头抢修管线故障,最快速度恢复供水。推动王佐镇全域市政供水改造,解决2000户居民用水难题。建立“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实现泵站远程监控,年节约运维成本80万元。以专业技术和暖心服务,筑牢城乡供水“生命线”,展现新时代水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王嫚
18年深耕三环新城社区治理,创新“网格化+微信群”工作模式,年处理居民诉求1200余件。推动道路拓宽、电梯阻车器等15项改造,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95%。建立居民议事厅制度,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打造“零投诉”物业更换典范。带头值守,保障居民生活物资。社区获评首都花园式社区等8项市级荣誉,个人成为丰台区社区书记工作室带头人,其“超前服务”工作法在全区推广,彰显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的为民情怀。
王曦
创新打造“园博周末”非遗亲子品牌,年举办活动50场,吸引游客10万人次。作为首席讲解员,获全国讲解大赛一等奖,培养2名新人获全国二等奖。策划抖音TOP榜爆款活动,带动北京园博园年营收增长30%。挖掘30位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100余种。建立“文化+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园区获评北京市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以工匠精神深耕文化传播13年,带领团队完成重大接待200余次,用生动讲解展现首都文化魅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人物。
马丽丽
创新建立“双沟通”工作机制,推动方庄街道建会企业达85%,发展新就业群体会员600余人。组织餐饮行业技能竞赛等特色活动30场,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发放慰问金150万元。打造1000㎡职工书屋,藏书3万册,举办读书活动200场。协调企业“不裁员、不降薪”,化解劳动争议。推动街道总工会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个人获首都劳动奖章,以暖心服务诠释新时代工会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代苏义
深耕生物医药实验室设计与建设,主持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点项目,攻克高精度仪器环境适配难题。他创新研发模块化实验室技术,提升灵活性并缩短建设周期30%,降低成本20%;探索AI+黑灯实验室技术,推动科研平台智能化。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科研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牵头编制《方舱式核酸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培养数十名青年技术骨干,助力人才梯队建设。其成果显著提升我国科研设施水平,曾获多项国家级工程奖项,以科技自立自强践行科教兴国使命。
刘楠
扎根园林绿化一线15年,以“干一行精一行”的匠心获评丰台区“首席员工”。主持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14标段项目,斩获北京市园林工程金奖;创新养护技术使园博园项目获行业养护铜奖。研发2项实用新型专利,持高级园艺师等多项资质,成为北京市评标专家。作为党员先锋,他带头攻坚急难任务,在电视台《绿色工匠》栏目传播技艺;联合高校培养实训人才,推动行业技能传承。其主导的立体绿化、节水灌溉技术广泛应用于首都重点工程,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用“绣花功夫”打造市民宜居环境,生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刘金起
四十年如一日服务社区与集体经济,2024年获评丰台区优秀共产党员。在社区监督岗位,他严把廉政关,推动创卫创城、接诉即办等民生难题解决率达98%;在企业治理中,他牵头完善内控制度,规避经营风险20余项,促进集体资产增值。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建立辖区“四个能力”防控体系,实现十年零事故。他创新“居民议事厅”机制,协调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打造清廉社区样板。身兼公司监事会主席,他深入一线调研,提出整改建议60条,推动企业科学决策。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基层,成为群众信赖的“老黄牛”。
宋娟
创新推行“红色物业1+3”工作模式,以党建引领物业、业委会、居委会协同治理,打造超大型社区现代化治理样板。她建立“掌上微信12345接诉平台”,实现诉求24小时响应,推动4栋楼专项维修资金补建及电梯非应急改造,让老旧社区焕发新生。在2023年暴雨中冲锋一线抢修爆裂管道,守护2000余户居民安全;带头落实垃圾分类桶站值守,月均组织15场社区文化活动增强凝聚力。主导的怡海花园项目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物业党支部入选北京市“党建强、发展强”品牌。个人获“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以“绣花功夫”实现社区“七有”“五性”提升,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标杆。
汪文英
扎根工会工作13年,构建“帮扶+成长”职工服务体系,累计帮扶610人次、发放慰问金150万元。她打造千平米职工书屋,藏书3万册并配备电子阅读系统,举办读书活动超千场;推动建立母婴室、暖心驿站等设施,企业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作为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成功调解劳动争议130余起,建立职业健康与薪酬福利制度体系,相关事迹被《工人日报》专题报道。其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建成1700余个党建廉政展馆,创造产值30亿元,为国家贡献税收超亿元,以文化动能助推企业与职工共成长,获首都劳动奖章等表彰。
宋进辉
专注眼视光领域30年,带领团队将日本阿迩发OK镜销量从行业末端提升至进口品牌前列,实现企业业绩倍增。作为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专委会常委,他组织眼科专家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微课,惠及数万家庭;搭建行业培训平台,培育视光专业人才。入选“丰泽计划”人才名录,获2024年首都劳动奖章。担任丰台区政协常委期间提交区域发展提案12份,推动政企合作促进经济繁荣。热衷公益,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视力筛查及配镜服务,累计捐赠物资超百万元。以技术突破与社会责任双轮驱动,成为视光行业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吴学民
带领张仪村完成产业转型,关停低端业态,推进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实现“腾笼换鸟”。创新“三资”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团队盘活集体资产,吸引优质企业入驻,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5%。聚焦民生改善,在全市率先加装43部外挂电梯,增设智能安防系统和充电桩,惠及村民1200余户。其主导的村域升级使张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等称号,个人获2024年丰台区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党建+产业”双轮驱动,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至8.2万元,以实干诠释新时代村集体带头人使命,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李苗苗
创建“连心普法驿站”,为30余所学校和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覆盖群众超万人次。成立丰台区禾邻调解中心,运用独创“听、稳、实、法”工作法成功调解纠纷150起,调解成功率92%。为企业定制依法治企等培训课程,助力50余家企业完善风控体系。作为2024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她主导新就业群体法律帮扶项目,提供咨询8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其承办的农民工欠薪案件执行到位率100%,被司法部评为“最美法律讲师”,以专业与温度推动基层法治建设。
沈艳婷
打造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培育企业300余家,年税收贡献超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000余个。创新“党建+楼宇经济”模式,建立北京市首个园区党委,通过“红色管家”解决企业诉求300余项,满意度达98%。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举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12届,吸引海外项目落地56个。创办园区文化会客厅,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120场,惠及市民10万人次。投身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内蒙古扎赉特旗,实现消费帮扶800万元;向灾区捐款超百万元。其运营的园区获“北京市文化产业园”等50项资质,个人获“首都两新党建先锋”称号,彰显新时代产业运营者的社会担当。
张影
创新招采管理模式,2024年完成117项招标采购(5.06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200万元,保障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项目高效推进。优化丽泽路管廊设计方案(暗挖改明开)节约3000万元,通过动态成本分析累计降本5960万元。研发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标准化范本库,提升签署效率50%,助力丽泽数字金融科技示范园落地。作为副高级经济师,她建立多项目协同机制,缩短招采周期时间30%,实现工序无缝衔接。个人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以专业能力护航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工程管理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典范。
张玉静
主导丰台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主持“一带一路”峰会、国庆70周年等重大国事活动景观设计。创新研发“元自然生态植物群落”体系,获5项植物应用专利,参与制定3项行业标准。带领团队完成世园会北京展区等50余个精品项目,推动城市“留白增绿”工程落地。培养20余名青年技术骨干,连续三年担任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其设计的“金角银边”城市更新项目使绿地利用率提升40%,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生态样板。作为副高级工程师,她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出突出贡献。
张志强
深耕安全生产15年,排查整改重大隐患数百项,带领团队获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带头完成高风险场所全覆盖检查,连续10年除夕夜应急值守。创新“培训+巡查”模式,指导200家企业完成标准化建设,推动安责险参保率提升至95%。作为注册安全工程师,获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冠军,入选市应急局专家库,培养30名队员考取专业资质。创建“企安安”自查系统,实现辖区企业100%风险动态评估。两次获评北京市检查队队长标兵,被推荐为大国工匠候选人。其带队研发的“人密场所五维防控法”在全市推广,守护着太平桥街道3000余家企业的安全防线。
张忠浩
攻克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难题,研发全国首例90米大跨度弦支网壳张弦梁安装技术,形成国际先进水平施工体系,获中国钢结构金奖。针对长江漫滩岩溶地质,创新142米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填补我国特殊地质超深桩基施工空白。主导组建“创新创效科技小组”,研发两项国际领先技术,解决强台风地区淤泥地质施工难题。其成果形成“技术研发—标准输出—产业应用”完整创新链,出版专著2部并被高校选为教材。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行业升级,彰显新时代建筑工程师的专业担当。
张惠宇
25年扎根施工一线,在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中创新采用异形吊篮和BIM技术解决施工难题。攻克“高差较大的底板模板支搭”等技术难关,获4项专利,编制6部企业工法。主导平安卡系统升级,搭建智能管理平台提升工地管理效能。联合中国科学院攻克建筑物漏水等难题,为行业注入科技动力。在丰台少年宫等项目中优化设计,创造更多实用空间。建立公司资料库和人才信息库,提升标书竞争力。获丰台区“经济技术标兵”等称号,以技术创新与坚守诠释建筑行业工匠精神。
苗景宜
坚守新发地市场夜班岗位十余年,严格把关牛羊肉等产品入场质量,建立完善溯源台账体系。面对厂家利诱坚守原则,依法制止不法交易,确保首都肉类供应安全。工作期间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救助突发疾病商户。孝老爱亲,长期照顾卧病父亲,弘扬传统美德。建立“一查二验三记录”工作法,年检测肉类产品超万吨,不合格品拦截率100%。获“三八红旗标兵”等荣誉,守护千万市民“肉案子”安全,彰显农产品流通一线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岳志
作为自组网通信技术专家,攻克跳扩频通信系统高精度定位难题,研制出国内领先的协议分析设备,信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担任多个国家级项目技术总师,主持“十二五”预研和“863”项目,其中“XXX网对抗技术研究”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的系列化灵巧设备在多次重大演习中表现优异,成为数字化训练基础设施。培养30余名青年技术骨干,打造出国内顶尖的通信对抗团队。获副高级工程师职称,以14项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彰显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担当。
杨萌
扎根施工一线,研发装配式内支撑活络体系,使北京地铁深基坑施工效率提升23%,成果入选住建部创新技术指南。在清华物理楼项目发明高脚螺栓-活络节点,预警并化解基坑险情,节省成本60万元。主导北京环球影城12万构件级数字孪生建模,实现机电管线“零碰撞”,助力项目包揽鲁班奖等三大奖项。正在攻关M101线地连墙零渗漏技术,已取得3项阶段性突破。发表SCI/EI论文11篇,获国家专利14项,用科技创新破解30余项工程难题,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工地上”的誓言。
郑建明
从10人小队起步,十年间开拓126个安保项目,团队规模达2700人。创新“工资年增8%”机制,使员工收入高于行业6%,流失率低于均值6%。推动160人志愿服务分队常态化运作,累计服务中高考等公益活动300余场。落实“万企帮万村”政策,提供帮扶岗位200个,安置北京农村劳动力170人。其管理的安保队伍客户满意度连续5年达99%,成为首都安保服务标杆。获二级保安员资质,以工匠精神打造行业服务标准,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诠释新时代保安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赵悦菊
作为正高级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带电作业机器人紧凑绝缘衣等30余项电力新材料研发,其中防污闪涂料等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0余项。创新应用低界面能成膜等技术,解决电力设备防护关键难题,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等重点工程。培养青年技术人才30余名,所带团队获“南瑞工匠”等称号。个人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科技新星等荣誉,以科技创新推动电力行业进步,诠释了新时代电力科研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胡锦华
扎根农村30年,推动菜户营村产业升级,主导龙源宾馆城市更新项目,打造丽泽金融区新地标。挖掘600年“皇家贡菜”文化,建设“皇家蔬苑”现代农业小镇。创新“7×24”接诉即办模式,在丰台区考核中名列前茅。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驻村警务室,设立暖心驿站服务户外劳动者。建立员工帮扶制度,为罕见病职工提供专项救助。带领村集体年收入增长35%,村民人均收入达8.6万元。其“产业+文化+民生”的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典范,获评丰台区优秀共产党员。
贾永波
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完成便民餐桌、空竹场地等28项民生工程,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推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安装智能充电桩56个、监控探头120处,新建自行车棚8个。建立“一日三巡”机制,年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成功率98%。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困难家庭60户,年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打造“红色物业”服务平台,实现居民诉求24小时响应。带领社区获评北京市文明社区,个人收到锦旗30余面,以“脚步丈量民情”的工作法成为基层治理标杆。
常宝晨
创新“党建+治理”模式,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题,成功引入专业停车管理,清除僵尸车50余辆,新增车位120个。建立“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机制,年处理民生诉求300余件,办结率100%,获评丰台区“接诉即办服务之星”。牵头整治银泰百货周边环境,协调多方力量完成道路修缮、垃圾清运等工程。在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成功扑灭电动车自燃险情,保障居民安全。打造“红色议事厅”平台,组织居民协商议事50余次,推动加装电梯等15项民生工程落地。连续三年获街道“优秀社工”称号,2023年被评为“丰台好人”,2024年获“丰台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殷树桐
主持建设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创新应用数字化预拼装等技术,确保千万件国宝级档案安全存放,荣获鲁班奖等多项大奖。在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工程中,带领团队攻克深基坑施工难题,创下单月出土量35万方的纪录。2023年“杜苏芮”汛期,组织500余人次奔赴房山等灾区,完成20公里河道清淤、300户民房消杀工作。建立“三级约谈”安全管控机制,推动公司项目获国际安全奖等荣誉30余项。从业30年打造8个北京市优质工程,培养技术骨干200余名,获“全国优秀建造师”称号,以匠心筑就首都建设丰碑。
蒋风登
从基层快递员成长为站点管理者,推动团队全员提升学历,10名组员均获中专以上文凭。创新“路线优化五步法”,使配送效率提升25%,客户满意度达98%。十年间培养200余名优秀快递员,所在站点连续5年获评“五星级服务网点”。组建26人“小哥志愿服务队”,建立“随手拍”隐患上报机制,累计发现并解决社区问题150余个。个人志愿服务时长483小时,协助破获盗窃案件2起,找回走失老人3名。其“快递+社区治理”模式被列为丰台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示范案例,展现了新时代快递员的社会担当。
韩友强
深耕建筑行业22年,以创新驱动发展,带领团队斩获6项鲁班奖、8项国优奖。主持60余项科研项目,获90多项专利,参编33部行业标准。在顺义技术中心项目中,攻克亚洲最高清水混凝土反力墙技术难题,实现预埋件误差≤0.5mm,以“零整改”问鼎鲁班奖。北京天桥演艺区项目中,创建公司首个住建部绿色示范工程,节能27%,节约成本超2000万元。环球影城停车楼项目中,创新镜面模板工艺,使10万平方米地坪一次性浇筑合格率达98%,包揽三项国家级大奖。他创建创新工作室,研发智慧住宅技术体系,获6项詹天佑金奖;推动企业获北京市技术中心认证,形成20余项核心工法,以300多项技术突破彰显新时代工程师担当。
韩苏广
从内蒙古农家子弟成长为企业家,始终心怀家国。2020年,他盘活丰台区废弃水泥厂,引资3500万元建成机动车检测场,三年为村集体创收2106万元,带动就业,激活乡村“造血”功能。他投资50万元改造厂房,引入智能体检设备守护劳动者健康;捐赠5万元慰问医护,多次捐助物资,向救助站捐款8万元。他带领员工无偿献血,个人获评2024年丰台区献血先进个人。从荒芜厂房到产业振兴,从创业致富到公益助人,韩苏广以“饮水思源”的质朴情怀,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暖心篇章。
程利波
专注铁路检修设备研发,以创新破解行业难题。他主导研发国内首套地坑式转向架智能更换设备,突破多车型兼容技术,实现自动对位,推动检修迈入智能化时代。打造首条牵引电机通风机数字产线,集成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溯源。首创水射流智能清洗装备,以6轴机器人精准控制替代人工,开创绿色清洗新模式。其成果获公司“创新贡献奖”等荣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程利波以党员担当践行科技报国,用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引领铁路检修升级,成为行业创新标杆。
鲍召杰
深耕岩土工程领域,以专业匠心服务首都建设。他牵头完成国道109新线高速、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项目岩土工程,攻克复杂地质难题。投身京雄高速、雄安总部等工程,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疏解整治、灾后重建中主动作为,开展养老院边坡安全鉴定等公益服务,消除地质隐患。创新应用BIM技术与有限元分析,优化跳仓法工艺,显著节约工期与造价。作为北京市岩土专家,他严把项目技术关,参编多部地方标准,推动行业进步。从重点工程到应急抢险,他以技术报国诠释党员初心,用专业坚守筑牢城市发展基石。
北京市模范集体
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高铁动车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部
该项目组突破高铁检修人工依赖难题,融合华为盘古大模型与昇腾架构,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巡检系统。其研发的“盘古眼”故障识别准确率超98%,获26项国家专利(含8项发明专利),2023年斩获中关村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及AI先锋奖,技术成果亮相柏林国际展会受欧美专家高度认可。通过预训练海量行业数据,实现检修效率与安全性双提升,已在武汉局成功应用。项目通过北京市科委立项论证,为高铁数字化检修树立新标杆,筑牢我国高铁运营安全屏障。
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职业装事业部
作为中国职业装领军团队,累计服务2.8万家机构,完成北京奥运、国庆阅兵、冬奥会等重大国事服装设计。曾紧急转产,交付数百万件防护物资支援武汉、北京。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职业装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凭借精湛工艺与设计实力,为中石油、建行等500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用服饰语言传递文化自信,成为彰显国家形象的“制装国家队”。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长辛店税务所
该所创新“微蓝+”服务机制,为涉密军工企业上门办理抄报税523户次,解决航天单位远程办税难题。践行“枫桥经验”,化解70余起涉税争议,实现“矛盾不上交”;联动多部门“一地办结”50多户全流程业务。三年来组织税款72.2亿元,其服务“大国重器”的做法获区委书记点赞。依托数字化调度平台,将红色基因融入税收服务,打造出具有航天特色的“税务护航”新模式。
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发地所
首创“1+15”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发布全国首个《友好市场》团体标准。构建“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年抽检食品400批次,保障冬奥等重大活动供应安全。创新“前哨”机制使81%消费纠纷市场内化解,获国家税务总局肯定。打造“新馨驿家”等服务矩阵解决新就业群体“三难”问题,其多元共治模式作为“丰台样板”全国推广。2023年以来相继获评“全国五星市场所”“首都文明单位”等称号。
北京市丰台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治违办公室
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团队,以“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工作法,2015年以来拆除违建1922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172公顷。建立市、区、街乡三级联动机制,通过日通报、提示单等实现精准治理。2022年助力丰台创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2023年任务完成率居全市前列。直面“硬骨头”,消除多起重大安全隐患,实现“拆违促发展、拆违惠民生”,其成效获市、区两级高度评价。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
该团队攻克丽泽路贯通工程三大难题:地铁保护、遗址穿越、多项目交叉施工,节约投资3000万元。高效完成17家产权单位管线迁改,解决积压多年的市政遗留问题。打造滨水文化公园时创新“边开放边建设”模式,节约资金千万余元。以“科学论证+精细管理”推动889米综合管廊建设,为丽泽金融商务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华汇(北京)能源有限公司
2024年完成96118客服中心智能化升级,140名“暖哥”全年守护丰台温暖。创新工作室培养180余名技术人才,文化中心锅炉房改造使热效率达104.8%,年节气达15万立方米。全年检修5.1万项,更新管线3.5万米,以“六个培训机制”锻造首都供热人才高地。其“民生+环保”双轮驱动模式,为丰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马连道顺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顺天惠民物业服务先锋组
创新“先尝后买”模式服务13万居民,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党员突击队开展“开荒行动”,改造马家堡皮革小区等老旧社区,使居民房租增值。整合农业电商资源打造“十分钟便民圈”,盘活地下空间建设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微利运营+公益服务”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可复制的“党建+物业”老旧小区改造样板,获多项市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