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丹丹 冯硕)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宛平城与抗日战争纪念馆成为人们缅怀历史、铭记先烈的重要场所。丰台区的6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作为守护这片历史圣地的“柠檬黄”力量,在服务开启前便以专业、严谨的态度精心筹备,为高质量服务筑牢根基。
接到服务任务后,丰台区文明引导员团队迅速行动。东铁匠营支队队长程保兰和石榴庄支队队长郭秀琴介绍,“在上岗倒计时第三天,我们组织召开了动员会,让每位引导员深刻认识到此次服务的重大意义。”
考虑到暑期天气炎热、游客数量多、服务压力大等因素,服务开始前两天的晚上,一场针对性的前期培训紧锣密鼓地展开。培训围绕引导行为规范、着装要求及配备物品等关键内容:从标准站姿、指引手势到文明用语,每个细节都反复打磨;着装要求整洁得体,配备物品也有详细规定,确保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在培训中,两个支队还以对抗赛的形式,互相帮助进一步掌握相关要点。此外,引导员们对游客高频问题的准备尤为重视。大家深知,作为文明引导员,既要引导游客有序参观,更要能准确解答疑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几点开、闭馆?”“除法定节假日,每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上午9:00至下午4:30开馆,下午4:00后停止检票。”“进馆需要预约吗?”“不需要预约,但要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安检进馆。”这些问题和答案,引导员们不知默念了多少遍。
为了在上岗前确认队员的位置以及点位周围的环境,结束培训后,东铁匠营支队和石榴庄支队的队长和骨干决定提前熟悉场地。然而,当他们到达宛平城时,却发现城门已关闭,无法进入城内。但他们并未放弃,而是在东门、西门外大致观看了下点位设置。
尽管夜色已深,光线不佳,但他们凭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仔细观察周边道路、出入口、游客可能聚集的区域等,一边观察,一边在心中默默规划着第二天队员们的站位和引导路线,为即将到来的服务提前做好筹划。
每天早上八点多,在宛平城附近的地铁口前、宛平城内,都能看到文明引导员们整齐列队的身影。队长肩负起检查的重任,从着装的每一处细节,到仪容仪表的每一个方面都严格把关。制服是否干净整洁,有没有污渍和破损;袖章是否佩戴端正,是否醒目;头发是否梳理整齐,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关乎着引导员队伍的整体形象。而第一天上岗时,这份严谨更是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不少引导员在赶来的路上,还在紧张地背诵着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问题解答。“要提醒游客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那副紧张又认真的模样,只为在游客询问时,能给出准确无误的答复。除了东门、西门、醒狮广场等固定点位上为游客准备的“小红药箱”外,队员们在前一天也会认真自备各类药品、服务用品。藿香正气水、速效救心丸、消毒湿巾、风油精……这些物品,他们随身携带,以确保为游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从接到任务起,丰台区公共文明引导员们就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准备工作。“记住,我们代表的是丰台文明形象!”整装完毕,队伍齐步走向宛平城——阳光倾泻,那一抹亮黄,成了清晨最美的风景线,也让前来缅怀历史的人们,感受到来自“柠檬黄”的陪伴与丰台人的热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