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蒲长廷)课程期间,实训营特别设立“把脉问诊会+项目路演”环节,邀请来自松禾资本、北工投、和能人居、中亦科技等机构的资深投资人与实战型企业家组成“导师天团”,分组与学员展开一对一深度交流。
投资人站在资本视角,带着多年创投经验而来——他们细究项目的增长潜力,研判融资可行性,用资本逻辑拆解技术转化的每一步路径,也为退出策略锚定方向;企业家导师则凭着深厚的产业积淀,把目光聚焦团队管理的痛点、商业落地的堵点、资源整合的难点,手把手帮学员避开实操中的“坑”,让执行力更锐,战略韧性更足。
“资本+产业”的双维度反馈,像一双有力的手,把项目从理论沙盘推向实战战场。不少企业家学员在展示中亮出独特商业模式,不仅收获导师们“点对点”的精准指引,更拿到了融资建议、搭上了资源对接的快车道。这一来一回间,创新链与资本链拧得更紧,区域科创生态的协同效应也在悄然升温、持续发酵。
“实训营通过‘认知升维—资源对接—能力锻造’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回应科技型民营企业‘既需视野、更需路径’的成长需求。”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教务长贾竑扬表示,作为实训营的学术支持单位,北创营将充分发挥在教育资源、校友网络和创业服务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家提供系统赋能。
“企业家的时间成本最珍贵,课程必须‘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丰台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实训营的核心定位。她表示,下一阶段课程将继续紧扣“问题导向”,将邀请区发展改革委、区科信局等部门负责人上台“讲干货”,比如科技成果转化补贴、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具体支持政策。此外,针对企业融资需求,将组织投资机构开展“实战路演”,让企业“商业计划书”直接对接资本;针对技术瓶颈,会联动高校实验室、专家团队,为企业匹配“破题”资源。实训营结束后,班级将以“终身学习社群”形式存续,企业可随时通过丰台区工商联反映困难。“无论是税务咨询还是业务拓展,我们都会协调相关部门上门解答。”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丰台区安排区发展改革委、区科信局、重点功能区等部门精兵强将跟班,采用“1名导师+1名服务管家+1组学员”专属模式,主动对接学员企业需求,提供政策申报“全程帮办”、政务协调“一站通达”、资源对接“精准速配”的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