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  题] “十四五”时期丰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 [发文机构] 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题分类] 计划规划
  • [发文编号] 丰卫健发〔2022〕25号
  • [成文日期] 2022-03-11
  • [发布日期] 2022-03-11
  • [实施日期] 2022-03-11
  • [废止日期] - - - -
  • [有效性]有效
  • 政策解读
  • 【图解】一图读懂 “十四五”时期丰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2022-03-11
  • 废止文件相关链接
  • “十四五”时期丰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字体:     

    “十四五”时期丰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3


      

    序  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形势

    一、发展的成就与水平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强化

    (四)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五)卫生健康帮扶惠民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政府卫生投入规模结构亟待优化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待加强

    (三)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发展仍需改善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仍较明显

    (五)卫生技术人员不足问题仍较突出

    三、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面临的形势

    (二)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特色制度优势

    (二)坚持健康优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三)坚持公平公正,强化公益惠民属性

    (四)坚持改革创新,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五)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新的发展方式

    (六)坚持多方参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规划目标

    四、主要指标

    第三章 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

    (二)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三)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医防融合军民融合

    (六)持续推进服务模式转变

    二、构建更加现代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统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应对能力

    (二)大力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三)持续优化妇幼保健体系服务能力

    (四)不断推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三、建设高质量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不断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水平

    (二)持续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

    (三)促进区域优质资源协同发展

    (四)推动社会办医向高质量发展

    (五)优化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四、系统推进中医药工作

    (一)文化宣传,营造发展环境

    (二)发挥优势,扩大推广应用

    (三)优化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四)试点创新,打造发展高地

    (五)薪火相传,加强人才建设

    五、推进国家级卫生区示范区联创联建

    (一)全面完成国家卫生区创建

    (二)不断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三)完成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

    六、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

    (二)加强健康大数据综合应用

    七、统筹推进其他工作

    (一)完善治理组织体系

    (二)加强卫生法制监督

    (三)加强行业风险防控

    (四)加强健康科技创新

    (五)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第四章落实保障与监督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有效投入

    三、强化监督评价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贯彻落实市、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及《丰台分区规划(20172035年)》精神;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展蓝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补齐丰台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结合新的行政区划补齐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弱项和空白点;加大关键环节发展改革力度,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丰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形势

    一、发展的成就与水平

    “十三五”时期,全区卫生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结合丰台实际,认真落实国家人口政策,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年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至“十三五”期末,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71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04/10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顺利实现“十三五”确定的发展目标。居民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满意度和整体评价较高。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成果。多措并举,有效应对了H7N9禽流感、布病、手足口等疫情。尤其在应对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区靠前防控,科学预判,果断决策,精准施策,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积极实施肺癌、大肠癌等早诊早治筛查、妇女“两癌”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精神卫生管理力度持续增强,各项工作指标稳步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规范管理率、在册规律服药率等指标均达到市级标准。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提高

    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提高到6.31张,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12.23人,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丰台医院提质改建项目加速推进,北京天坛医院迁入并投入运营,北京口腔医院投入建设。建立14所专科医联体,医疗机构病例难度组合指数(CMI)稳步提高。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患者就医满意度不断提高、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强。

    (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强化

    “十三五”期末,全区2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了全部街乡镇和居村委会。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管理手段,探索建立了“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得到市级部门认可2020年底,57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重点人群38.49万人,签约率97.78%。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基层就诊率达到60.8%,位居全市前列。

    (四)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丰台区成功创建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丰台区南苑医院向中医转型发展。东方医院西院区全面开诊。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开展中医家庭保健员培训、中医健康养老技术骨干培养等工作。组建20支区级治未病服务团队,惠及6万余人,精准管理达2万余人。搭建丰台区脑卒中中医防治网,先后筛查高危人群5万多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数达到20万余人。

    (五)卫生健康帮扶惠民成效显著

    对河北、内蒙、青海以及新疆等地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扶贫等支援工作,提高了帮扶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免费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开展免费婚前检查、孕前优生教育与检查等项目。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落实国家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制度,开展幸福家庭创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灵家园建设等工作,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到98%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短板弱项仍然较明显。

    (一)政府卫生投入规模结构亟待优化

    丰台区2020年人均政府卫生支出978元左右,区财政卫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政府财政卫生投入向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倾斜不够,健康优先、预防为主等发展理念体现不足。

    (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仍待加强

    丰台区精神病防治院业务用房面积紧张,床位配置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新生儿死亡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等指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检验检测实验室、应急资源储备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均衡发展仍需改善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神经、康复、中医、传染病等专科特色优势明显,但心脑血管等专科建设、体系综合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较低,急救站点布局尚存薄弱点。高效的上下联动、共享共赢的医联体双向转诊机制有待完善。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仍较明显

    结合新的行政区划,需增建或调整多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任务重。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空间不足、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少等问题突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比较低。中医药、康复、长期护理仍是综合服务能力中的弱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率等指标有待提升

    (五)卫生技术人员不足问题仍较突出

    根据相关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专业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缺口分别达到80人、100人和1300人左右。在现有卫生技术人员中,博士学位占比为3.11%,高级职称占比为6.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属医院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数量仍然不足。

    三、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健康北京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卫生系统面临着发展任务重、发展基础薄弱等挑战。“十四五”时期必须通过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新发展动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面临的形势

    一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做实做细做强做大医疗卫生工作,筑牢卫生应急和疫情防控屏障,有效应对各类挑战。

    二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与卫生健康服务相融合,互联网+等新健康业态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卫生健康事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三是丰台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和首都核心功能主承载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站在更高远的视角,做好统筹谋划,围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提供更高质量健康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全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5.8%,未来仍会持续攀升。医养结合工作、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压力不断加重。

    二是卫生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患病率持续增加。疫情常态化防控及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可忽视。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三是东西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不均衡等客观情况将长期存在。河西地区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基础薄弱、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相对不足。改善上述不平衡的状况面临较大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首都加强“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布局、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总体安排,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健康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丰台分区规划等基本要求,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区域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瞄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等国家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立足本区优势和基础,抓住机遇、扬长补短、应对挑战、奋勇前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卫生健康体系开好局、起好步。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特色制度优势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坚持健康优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将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健康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强化卫生健康工作,优先配置各种资源,以健康发展带动全局工作,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平稳运行。

    (三)坚持公平公正,强化公益惠民属性

    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补齐政府投入短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公平享受优质高效、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四)坚持改革创新,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破关键节点、重大瓶颈,促进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巩固前期全国先进改革发展成果,推动我区卫生健康体系更加成熟定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着眼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五)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新的发展方式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驱动机制,促进卫生健康体系分工协作,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多方参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构建多元办医格局,满足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调动全社会参与卫生健康事业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生活方式,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形成主动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规划目标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到4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9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逐步降低。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网。疫情常态化防控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及大卫生大健康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高,能够较好应对中等规模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首都安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大政府投入,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持续提高。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和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优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内涵更加丰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认真落实健康北京行动。完成国家卫生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居卫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落实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良好的健康支持性环境。

    、主要指标

    名  

    性质

    2025年

    2035年

    人均期望寿命(岁)

    预期性

    82.9

    83.5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指导性

    7

    6

    婴儿死亡率(‰)

    指导性

    3

    3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预期性

    40.0

    持续提高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10万)

    指导性

    160

    持续降低

    每千常住人口实际配置床位数量(张)

    预期性

    6.5

    7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预期性

    5.2

    5.8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预期性

    5.5

    持续提高

    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人)

    约束性

    1.3

    1.75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

    约束性

    85

    持续提高

    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

    指导性

    90

    继续保持

    预约就诊率(%)

    预期性

    80

    持续提高

    院前医疗急救满足率(%)

    约束性

    95

    持续提高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预期性

    26左右

    25以下


    第三章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

    落实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政策,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倾斜力度。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探索依托医联体建设,改革补偿方式,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卫生健康服务,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组织完善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指导医疗机构完善临床路径,加强对药品、耗材、检验检查合理使用监管,监测医疗服务费用增长,将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纳入对公立医院院长的考核评价。按照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医疗服务管理相关要求,推动建立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形成有效的三医联动协同机制。

    (三)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预约转诊平台,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平台对接,切实做好预约转诊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加大慢性病社区(村)就诊引导宣传力度,通过长处方、减免门诊诊疗费等方式,提高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程度。探索三级医院实行按病种转诊制度,推动医院下转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家医签约、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基层药师队伍能力,实现社区(村)药师独立开展家庭用药指导、家庭药箱管理等标准化服务。

    (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完善公立医院领导人选拔任用培养制度。推动公立医院制定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运行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分类补偿机制。鼓励公立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健全以公益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公共卫生、成本控制、患者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五)加强医防融合军民融合

    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推动健康高风险人群积极参加健康体检倡导适龄妇女接种宫颈癌疫苗等,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监督医疗机构及时上报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风险信息。加强与辖区内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共建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双向转诊通道等形式,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六)持续推进服务模式转变

    深入推动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发展,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局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进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等工作,提高服务便捷程度。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等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指导符合标准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老年友善医院建设,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构建更加现代的公生服务体系

    (一)统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应对能力

    加强疾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物安全防护二级以上标准,增加区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设施设备配置,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提高日均检测量。在全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化传染病检验检测实验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实现全覆盖。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智慧化多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区—街镇—社区(村)—网格四级传染病常态化防控运行网络。强化街镇公共卫生职责,做实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推动“双专员”和“双进入”机制落地,形成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合力。持续抓好社区、公共场所、特殊场所、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场所等重点部位常态化防控。支持公共场所完善监测哨点,按照监测环节规范标准开展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

    (二)大力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统筹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分级分层分类的公共卫生应急救治网络。依托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备医院。区属医院负压病房和负压重症监护病房配置总量不低于10间。街镇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实际需要规划临时救治及隔离场所。完善儿童、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罹患其他传染病后的应急处置、隔离、救治条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配置满足区域各类机构半年所需卫生应急物资,医疗机构储备相应卫生应急物资。引导单位和家庭常态化储备公共卫生应急物资。

    提高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立以疾控中心为指导核心,二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镇人员、志愿者组成的区域应急团队单元,着力打造生物/环境样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三支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团队。组建现代化、专业化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团队和综合医学救援队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持续优化妇幼保健体系服务能力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做好丰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适时启动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工作。加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儿科与儿童保健科、青少年心理门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建设。加大爱婴医院、爱婴社区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推进专用急救车辆和设施设备配置,提高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协同转运能力。

    落实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举措。健全母婴安全大数据监测系统和预警网络,提供母婴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应急”全流程服务。开展孕产妇高危因素筛查和分级建档,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升医疗机构产科快速反应能力,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转诊、转运、救治网络。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10万以下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3‰和4‰以下。建立多部门联动防治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和服务平台,06岁儿童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孤独症筛查率达到97%以上,不断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水平

    (四)不断推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启动精神病防治院建设工作。推进丰台区精神病防治院新址建设工程,总体床位规模达到500张左右。新院址建设期间,租赁业务用房,解决周转事宜,满足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加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做好学科和人才建设储备。

    加强重点人群精神卫生管理。开展居民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精神卫生健康关注程度和知晓程度。开展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关爱项目和居民心理健康体检项目,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和规范化服药率,到2025年前,基本实现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

    完善专科医院社区协作模式。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开展远程会诊,提升基层诊治能力,保证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服务的延续性。结合新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精神障碍患者网格化管理,完善社区分工,加强人员配置,提高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心理咨询热线,不断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

    (五)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做好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工作。加强人口出生监测,建立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出生监测网络,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实现出生人口信息的及时、准确、共享。

    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做好生育咨询指导。推动三孩生育政策与卫生健康政策联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健康服务体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做好托育机构备案和管理工作,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继续实行免费婚前和孕前优生检查、避孕药具惠民项目、计划生育家庭保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保障制度、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建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暖心家园”等。

    三、建设高质量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不断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合理规划布局急救站点。进一步增加急救站点数量,到2022年完成29个急救站点的配置。正常运行的院前救护车维持在70辆左右,并按要求配置负压救护车。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以上,呼叫反应时间控制在12分钟以内,急救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建设北京急救中心丰台急救中心站。根据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建设丰台急救中心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0平方米。根据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明确人员配置、政府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等,推动“十四五”时期完成相关建设并投入运行。

    提高多层面急救能力。加强院前急救人员能力建设,针对急危重症、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等,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依托丰台急救中心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红十字会教育基地等设立急救培训中心,宣传社会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普及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等技术,提高公众急救能力和水平。

    (二)持续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

    依托丰台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大力推进丰台医院提质改建项目,加大医疗设施设备配置力度。持续加强三级综合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心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肿瘤科、儿科等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建设,提升区域危急重症抢救能力。

    依托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备医院和结核病定点医院。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坚持平战结合,新增床位按照传染病医院标准建设,“平时”用于日常综合诊疗;“战时”转化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打造丰台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设置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负压病房)。进一步深化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涵建设,打造脑病科等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强化丰台区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职能,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依托丰台区铁营医院建设区域康复医疗中心。启动630地块改造及软硬件建设,完成铁营医院“一院两址”建设规划。联合北京博爱医院全面构建专科医联体,不断深化丰台区康复医疗中心内涵建设,为创建三级医院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丰台区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中医药制剂中心。紧扣南中轴“发展、文化、生态”的战略定位,发挥特殊区位优势,建设中医药特色突出、中医文化浓郁、健康产业发达的地标式中医医院,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推进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提高中医药人员占比,通过招聘、人才引进、“西学中”等方式,增加全院中医类执业人员比例,到2025年,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60%以上。

    (三)促进区域优质资源协同发展

    推进辖区医院提质升级。为驻区军队、中央、市属等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推进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鼓励北京航天总医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发展。积极配合天坛医院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型医院,鼓励其与区属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开展科研创新和研究成果转化。推动博爱医院、天坛医院等机构在语言、标识、网站以及预约等服务环节规范化建设,满足外籍人士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对丽泽商务区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加强专科医联体建设。发挥驻区中央、市属等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建立完善中医医联体、康复医联体、神经科医联体,不断提高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专科服务能力。推动东方医院与丰台区中医医院建立中医医联体。推动北京博爱医院与丰台区铁营医院建立康复专科医联体,搭建康复信息化平台,建设康复远程医疗系统。深化丰台医院、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合作,建设专科专病诊疗中心。

    推动辖区优质医疗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推进辖区内中央、市属等医疗机构建设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孕产妇急救中心和新生儿(儿童)急救中心,提高辖区急救服务能力。鼓励天坛医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肿瘤科、心脑血管疾病科、儿科、老年病科、微创诊疗科等,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四)推动社会办医向高质量发展

    鼓励社会办医高水平发展积极引进高端优质医疗资源落户丰台,提供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结合本区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举办连锁化的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医疗机构和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

    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化发展。加强对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不断加强医疗服务设施配置,规范医疗服务管理,优化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积极应用新技术、提供新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建设社会办医友好型环境。做好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康复护理服务等政府相关经费保障工作。社会办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与公立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参与职称评审。探索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检测、紧急医疗救治等相关工作的补偿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区域医联体建设,完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机制。

    (五)优化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通过调整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形式,逐步推进南苑街道、丰台街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启动石榴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工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建设。

    继续丰富智慧家医品牌内涵。持续推进天坛医院丰台区社区智慧家医工作室项目。完善医防融合新型健康管理模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利用“智慧家医”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内容,通过网格化责任制管理,做实做细居民“健康守门人”。申报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探索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应用于护理、康复等健康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高质量、高效率的签约服务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与评价方法,推行慢性病协同管理,提高签约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全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特色项目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品牌市级领先优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创新中医药服务、特色护理门诊服务、智慧慢病监测、居家医养结合等新模式。依托专科医联体,不断提高社区康复、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服务。整合区域资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增加居家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重点对居家行动不便,患有慢性病,处于出院恢复期、疾病康复期或终末期等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医疗护理、康复治疗、药学服务、安宁疗护等居家医养服务。

    探索建立以健康为中心整合型服务模式。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机构、教育机构、体育服务等机构协作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构建以健康为主线、以医疗机构为核心、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卫生健康服务格局。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建立转诊绿色通道,推进慢性病首诊在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健康宣传,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改善自身健康行为。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日常巡诊、药事服务、健康管理、安全注射、卫生防病和急救转院等服务。鼓励、推动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实行备案制,简化审批登记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全面开展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检查,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机构与协议合作医疗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四、系统推进中医药工作

    (一)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举办中医药科普讲座、主题展览,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打造北京市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博物馆,引入现代化设备,探索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推广模式。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加大对区域中医药典型工作者塑造宣传。

    (二)发挥优势,扩大推广应用

    建设医、康、养相结合的特色服务模式,倡导首诊在社区,首诊在中医。推动适宜的中医药治未病项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药治未病干预方案。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内容,积极开发和推广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提升区域中医专科(专病)疾病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中医药在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妇幼保健中的作用。

    (三)优化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以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丰台区中医医院、东方医院分别为河西、城南、东部地区的中医药发展牵头医院,协同推进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强化各非公立中医类医疗机构及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建设,组建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医药服务格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试点创新,打造发展高地

    依托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策划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打造河西、城南两个中医药健康养生带。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五)薪火相传,加强人才建设

    重视人才培养,开展“西学中”工作,五年内完成200“西学中”医师培训,全面提升全科医师及西医医师的中医知识及技能。着力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带头人。落实多元化中医传承工作机制,开展“三个一”工程。依托市级“薪火传3+3”项目建设一批名老中医工作室,争取打造一批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推进国家级卫生区示范区联创联建

    (一)全面完成国家卫生区创建

    坚持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秉持“大健康”理念,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病媒生物防制水平,持续推进控烟工作,广泛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实现国家卫生区、卫生乡镇、卫生街道创建全覆盖深入推进健康丰台建设,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爱国卫生人人齐参与、社会齐发力,健康生活人人都重视、社会都关心的共建共享局面。

    (二)不断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全面落实健康北京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成果。继续实施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项目,扩大受益人群和覆盖范围,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工作,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健康管理能力。健全阻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等。

    (三)完成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

    积极推进丰台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健全健康促进体系,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广泛建设健康社区(村)、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医院和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倡导健康文化建设,营造关注健康的社会氛围。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争实现健康素养水平超过40%。突出抓好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儿童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率分别降至38%60%70%以下;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控制在60%以内。

    六、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

    推进社区卫生机构“健康大脑”慢病管理系统建设,协助完成基层卫生互联网诊疗建设工作。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利用网上预约、便捷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技术,再造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便捷高效的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服务,发挥智能临床诊疗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在卫生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二)加强健康大数据综合应用

    巩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建设成果,推进二期建设,完善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医疗、心电、检验、病理等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区域医疗服务监督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开展日常诊疗行为监管、考核评估、循证决策等,提高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水平。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制度,探索完善健康大数据保护规范,有效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和侵权,提高健康大数据应用水平,培育智慧健康新业态。

    七、统筹推进其他工作

    (一)完善治理组织体系

    不断强化卫生健康治理工作,组建丰台区医院管理中心,承担公立医院管理和监督职能。加强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职能建设,负责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管理。组建丰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负责计划生育和卫生健康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委员会在卫生健康治理和健康丰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作为街道主任或镇长助理,参与政府宏观管理。

    (二)加强卫生法制监督

    加强卫生健康法制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健全单位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的规定,加强卫生监督;推进行业自律,改革完善卫生健康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等;拓宽公众参与卫生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协同监督的局面。创新监管机制,继续深入完善“互联网+”监管模式,推动卫生监督治理现代化。

    (三)加强行业风险防控

    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有效遏制生产事故。积极维护良好的就医环境和运行秩序,坚决打击侵害医务人员利益的不法行为。做好行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医学人文教育,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保持行业和谐稳定。

    (四)加强健康科技创新

    持续实施丰台区卫生系统科研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临床机构重点专科建设和管理,提高科研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各机构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应用新技术项目,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探索科研和应用融合发展新途径。鼓励北京天坛医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等医院依托自身优势,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开展科教监管、考核评估、循证决策等工作,扩展科教数据可视化应用,推进现代信息化管理进程,持续加强科教管理能力,提高全区科研水平。

    (五)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落实好“丰泽计划”,引进培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全区医疗服务和科研水平提升。加强薄弱环节人才建设力度,“十四五”时期培养引进30名精神卫生医生、50名左右公共卫生技术人员,300名左右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逐步缓解人员不足的问题。


    第四章落实保障与监督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落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要求,确保“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相关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宏观调控作用,基于“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协同多部门开展合作,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根据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认真测算,提出量化目标,确定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规划有效落实。

    二、强化有效投入

    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对公共卫生、中医药事业发展、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所需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提升财政投入绩效。“十四五”时期政府财政卫生支出占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维持在合理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设,落实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相关优惠政策,不断提高社会办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就医服务需求。

    、强化监督评价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定期督导规划实施情况,全力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强化薄弱环节建设,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实施进度。2023年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2025年开展规划实施终期评估,推动规划落实到位。及时总结“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为制定“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多、工作重、前景光明。卫生健康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推动丰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

    附件:“十四五”时期丰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