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
朝花阁里赏非遗 芬芳雅致间感受非遗之美

日期:2023-12-05 15:52    来源: 区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     

感受非遗魅力,探寻生活艺趣。12月2日,丰台区非遗传播推广系列活动“非遗周末雅集朝花阁专场”活动在丰台区特色文化体验空间“朝花阁”举办,本次活动由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玉泉营街道及花乡花木集团协办,现场6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当天,丰台区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茶道技艺”和“张氏草编制作技艺”走进了充满中式美学氛围的“朝花阁”文化体验空间,现场几十名体验者循着悠悠的茶香与花香,感受着千年茶文化的源远流长;透过指尖的艺术,领略了工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一斟一酌,品味茶道千载文化。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传说中,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尝试着饮用茶叶,从而揭开了茶文化的序幕。秦汉时期,茶亦食、亦药、亦饮。此时茶文化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简单的茶叶加工已经出现。到了唐宋时期,茶道开始兴盛,士大夫之间多行斗茶之风,喝茶方式多种多样。茶道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到如今不再只是流行于朝堂之上士大夫间的奢华品鉴,而是成为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一部分。

在茶道技艺的体验现场,体验者们在非遗传承人王九祯老师的指导下,从茶的起源、历史和制作工艺入手,系统地了解了茶文化的深厚内涵。王老师从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等各个环节详细讲解了茶道艺术的独特之处,他指出茶道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通过茶道的实践,人们可以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为了让参与者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茶道文化,王九祯老师还分享了选茗、择水、泡茶等茶艺技巧,强调品茗时不仅要注重茶的口感,还要关注茶汤的颜色、香气和形态,以全方位地体验茶的美妙之处。随后,大家纷纷动手泡茶,品尝自己亲手泡制的茶香。一位体验者表示:“我平时也很喜欢喝茶,但从来没有这么讲究过。今天参加这个活动,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茶道的知识,还让我重新认识了茶叶,了解到它不仅是一种饮品,其中更蕴含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饮茶艺术。”

巧手慧心,探索草编自然艺趣。草编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源于生活、热爱生活而创立的一种民间工艺,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它是将平常的草或棕叶等,经过“穿、插、扣、拉”等不同方法的折编后,形成各种昆虫或小动物,其形态栩栩如生,浑然成趣。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人们用智慧和匠心,以编织艺术的形式,赋予了野草灵动的生命。

活动中,张氏草编非遗传承人张帮寿老师展示了他亲手制作的草编作品,其中有威风凛凛、腾云驾雾的巨龙,有造型威猛、神态生动的恐龙,有羽毛鲜艳、身姿矫健的雄鸡,还有高高跃起、蓄势待发的螳螂,这些草编作品展现出了张老师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创意,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位体验者都为之赞叹不已。

在草编体验制作环节中,张帮寿老师向参与者介绍了草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亲自示范了几个常见的草编款式。随后,参与者纷纷开始动手实践,大家拿出一条长长的草叶,跟随老师的步骤折叠、穿插、打结、修剪,在张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草编的基本技巧,手中的草叶也逐渐变成了一副活灵活现的草编作品。有些人编得比较快,有些人则需要多练习几次才能掌握。但大家都非常认真,努力学习和掌握草编的技巧。活动结束后,大家拿着自己编织的蚂蚱和花朵作品合影留念,纪念这一次难忘的非遗手工制作经历。

茶道和草编制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本次“非遗周末雅集朝花阁专场”活动中,参与者在品味清茗香韵的同时,领略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动手精心制作草编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近年来,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公共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传播非遗保护理念,促进区域文化繁荣发展。非遗传播推广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还为非遗项目的市场转化探索了新的路径,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更多丰富内容和艺术气息。

附件: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