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晓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让文脉在肌理中赓续生长。”9月26日,以“活力丰台 常更长新”为主题的第三届丰台城市更新合作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丰台分论坛正式举办。本次论坛集中展现丰台城市更新成效,发布“丰台更新伙伴”奖项,举行丰台城市更新研究院第二批成员入院仪式,通过资源推介和主题演讲展示街道资源、产城融合、金融支持等创新实践,全面展现丰台城市更新的亮点。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城工办常务副主任王灏,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晋,中国中铁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士奇,中铁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生,中建一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苗良田,区委书记王少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艳林出席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9月20日,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入选项目公示,丰台区5个项目入选,位居全市第二。丰台区长辛店老镇启动区(一期)、花卉交易中心提质更新获评“最佳实践”,马家堡路68号院2号楼危旧楼房改建、京东MALL(南三环店)、凉水河石榴庄段获评“优秀项目”。四年来,丰台区已累计有13个项目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或“优秀项目”。
精准锚定“民生坐标”
打造北京城市更新的“丰台样板”
城市更新的核心是“人”,丰台的实践始终锚定“民生坐标”。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丰台区立足“首都前院、城市门户、文化客厅、生态屏障”功能定位,构建起“一办一院一平台多伙伴”工作体系,创新推行“街企结对”模式,紧扣百姓所盼,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全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路径。
2024年以来,丰台区启动两批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1053亿元,项目数及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二。“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完成102个、近3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8万户,切实解决群众“住有所居、住有优居”需求,高标准打造方庄、马家堡、草桥花卉大观园等城市活力中心。打造“金角银边”359处,建成“口袋公园”218处,草桥街区建成全市首个花园城市建设全场景街区。启动“点靓凉水河”行动,南中轴科技园段、石榴庄段项目对外开放,为市民献上一幅生态与人文交织的滨水画卷。(下转05版) (上接01版)
城市更新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张艳林介绍,丰台区完成超100万平方米楼宇更新,改造14个老旧厂房,出台《丰台区低效楼宇认定标准(试行)》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积极建设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丰台区还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十四五”期间开通道路(路段)94条、101公里,区域路网密度提升3.5%,完成道路疏堵及大修工程45项。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更新老旧供热管网1105公里;供水管线、污水管线、再生水管线总长度分别增加8.9%、7.6%、9.4%,为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更新的底色,是‘便民、利民、惠民、安民’的民生温度。”丰台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丰台区目前正在系统梳理街区可更新空间、低效用地、人口结构、设施缺口等,绘制更新潜力图谱,形成问题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明确街区更新的主攻方向。
未来将以“分类更新、分区推进、统筹运营”的思路制定区域更新实施方案,构建多维度、多类型协同的整体街区更新策略。结合街道发展愿景、人口结构、功能定位等,因地制宜划分不同类型设置更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