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至3日,以“数智驱动教学变革,素养焕新教师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宛平教育论坛,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拉开帷幕——这个依托丰台百年教育传统打造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通过“1个主论坛+5个平行分论坛+1场智能赋能课堂实景展示”的立体架构,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丰台窗口”。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顾明远,东京大学教授、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佐藤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区委书记王少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艳林,区政协主席李岚,区委副书记蒋达峰出席活动。
自2023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宛平教育论坛始终锚定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每年一届的思想碰撞,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项目学习”等命题落地生根。首届论坛发布“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路线,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第二届论坛系统总结区域经验,以研究报告与专著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铺路。如今,第三届论坛接过接力棒,不仅延续了对教育变革的深度探索,更邀请各方共同见证“乐学公园”如何为育人场景拓展写下新注脚。
锚定新域新质教育
“乐学公园”构建无边界课堂新范式
论坛上,顾明远表示,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支撑——“公园”便是理想载体,园内一草一木皆是可挖掘的教育资源,更是串联“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关键纽带。这一理念,恰与丰台“乐学公园”的实践不谋而合。
“何为新域新质?它实际上是在时空重构的教育当中形成新生态,打破校园的围墙,让公园、场馆、企业都成为行走的课堂。”论坛上,李奕点明核心,他认为丰台的“乐学公园”精准体现了新域新质教育的特性,是全新的教育形态,其价值在于推动从“知识灌输”转向“场景化学习”,从“分数评价”转向“素质增值”,最终构建起教师为学习设计师、学生为主动探究者、家长和社会人士为育人合伙人的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丰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创新’跃升。”王少峰表示,丰台教育传承着百年宛平“兴学报国”的精神血脉,而“乐学公园”正是以“小切口”撬动未来教育的系统性探索,旨在实现五育融合从理念到实践的重构,推动治理机制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
中外教育名家、顶尖学者齐聚
论坛上,迎来教育界重量级对话环节。顾明远与佐藤学展开深度对谈,围绕“新时代教师的专家形象”,剖析数智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创造能力与多元视野。两位中外教育泰斗的思想碰撞,为未来教师培养提供顶层设计思路,为参会者带来跨越文化与国界的教育智慧启发。
主论坛期间,多位教育领域顶尖学者带来主旨报告,直击数智教育核心议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聚焦“AI时代的教育:范式变革与实践创新”,解读数智技术如何重构教育形态;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蔡可,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教学改革》为题展开分享;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管杰分享“师—生—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经验,展现一线学校对数智教学的探索成果。三场报告从理论、评价、实践三个维度,为AI时代教育改革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五大平行分论坛精准破题
中小学12学科智能课堂实景展示
论坛三天日程环环相扣,从顶层设计到课堂落地形成闭环。主论坛聚焦“新域新质教育模式探索”,深入探讨以乐学公园深化教育生态变革的实践路径;五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以“数字化赋能区域教师发展”“智能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建构”“乐学公园的教育实践”“数智时代的教师成长”“数智赋能教师教学的深度变革”为主题,共话共研助力破解“数智赋能”与“素养落地”的实践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数智赋能教学深度变革”“乐学公园实践”两大论坛,汇聚多地教育管理者与校长,分享区域推进策略与学校实操案例,形成“政策—理论—实践”的完整对话闭环。
论坛收官日,推出智能赋能课堂实景展示环节,覆盖中小学12个学科的优质课例集中呈现。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杭州永兴学校、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中学等校教师,带来人机协同写作、AI考古还原、传感器探究等创新课型,展现不同学科如何借助数智技术深化教学实效。每节课后还将设置专家点评与同行交流环节,让参会者直观感受数智教学的落地路径,实现“观摩—思考—借鉴”的即时转化。(记者 蒲长廷 姜欢 郭晓妍)
附件: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技术服务热线:010-87016810
技术服务邮箱:ftzwjxxgkk@mail.bjft.gov.cn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