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鑫因为突发心脏疾病猝然倒下,倒在日夜辛劳的工作岗位上,倒在奋战了1900多个昼夜大红门辖区,在倒下的前一秒,他正在带队前往食品供应保障企业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他的生命,被永远地定格在40岁这个不惑之年。
他是百姓商户的贴心人
哪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该延续了、谁家的食品经营场所租赁快到期了、养老院的老人食堂阳光餐饮进度如何了、学校的学生们等着上食品安全辅导课了、辖区的三家农贸市场要宣传《食品安全法》了……冯鑫的心里有一个小小的“记事本”,再细小的工作都烂熟于心。六年来,他帮助辖区70多名残疾群众、孤寡老人、烈士子女、困难群众解决了食品经营方面的困惑和生活上的难题。
“冯所在工作上耐心又热情,商户有什么需要,只要他能做到就会尽力提供帮助。而且他特别为商户着想,大到整个市场的制度规范,小到每家蔬菜水果的摊位经营行为。”辖区某市场经理向记者回忆道,“如果商户制度上墙、证照悬挂、台账登记等工作不到位,冯所都会一一指出并现场帮助大家纠正。但如果涉及食品安全底线,他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零容忍。”
他是工作的带头人
食药监管工作,保护的不仅仅是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更是促进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石。冯鑫带领全所人员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大胆实践,开创完善了大红门地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五步走”工作模式。冯鑫先后被评为“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基层食药所长”、“新时代食药安全守卫者”、“优秀经济卫士”、“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冯鑫的同事告诉记者,“作为所长,他真的做到了心细如发,年轻同志在工作上有了情绪,老同志生活上有了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去找他谈心,他也会一次次开导、帮助我们。在我们眼中,他那间不足5平方米连窗户都没有的办公室,却是让我们的心变得敞亮的地方。”
他是非公党建的引领者
在大红门街道,有这样一个基层党组织,清一色的餐饮服务企业党员,他们在冯鑫及大红门街道食药所的带领、指导下,带头做好自身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同时,充分利用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专业优势,及时、主动发现和协助解决餐饮企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了3起小范围食物中毒,纠正了15起超范围经营和17起无证经营行为。“党旗入企”和“党旗共举”,让大红门辖区的食品安全环境增加了一道牢固的“食品安全自身防护网”。
“为了让餐饮行业流动党员找到归属感,冯所白天工作,晚上就和我一起去摸排辖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党员底数,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才成立了丰台区首家大红门街道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党支部。由于我们是非公组织,没有固定经费,冯所还自掏腰包为党员购买学习材料。”大红门街道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党支部书记、北京汇鲜城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向记者说道。
他是食药安全的捍卫者
一次日常监督检查中,冯鑫及同事发现一家无证餐饮给周围群众带来了油烟、环境污染等危害,决定对其依法查抄并在门前设立围挡杜绝复开。这名违法餐饮经营者看着自己的违法经营场所门前被修起了围挡就急了,转身跑向后厨,举起菜刀冲着他们就奔了过来,并高喊着:“不活了,砍死你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状况,冯鑫下意识地将身边的同事往后一推,迎着这名违法经营者冲了上去,也许是看到了冯鑫的无所畏惧,这名违法经营者气势上软了下来,放下了菜刀。冯鑫对他极尽安抚、劝慰,并不断向他宣讲了相关法律法规,半个小时后,这名违法餐饮经营者终于低下了头,并承诺说今后再也不从事违法经营了。
“不为人情所缚、不为关系所扰、不为压力所惧、不为私利所惑”是冯鑫在查处无证餐饮时对食药所监管人员提出的要求,在全体执法人员的努力下,在“不缚、不扰、不惧、不惑”精神的鼓舞下,如今大红门地区的1000多户无证餐饮单位已经“动态清零”。同时,10余处经过依法取缔后的无证餐饮聚集区“变身”绿地、便民菜站、老年活动中心和简易健身场地。这些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给辖区的居民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冯鑫发病时,和他一起共事了五年的监察员闫磊陪他上了救护车。闫磊告诉记者:“在救护车上,冯所还在不停地问有没有带上手机,害怕别人联系不上他,害怕耽误工作。却没想到他就这样走了……”
冯鑫去世的消息传来,数以千计的同事、兄弟单位工作人员、辖区百姓和商户自发为他送行,冯所不在了,“不为在荣誉证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只为在辖区百姓心中写上一个‘好’字。”是冯鑫经常在嘴边念叨的话语,如今他的姓名和他的事迹已经回荡在那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镌刻在那10万百姓的心里。XFTB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