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从2012年开始,红狮家园社区每年都要在3月、6月、9月、12月底举行绿植兑换活动,居民用一定数量的可回收废品即可兑换美丽的花草。
3个月一次 居民排队“抢兑”
按照要求,约4公斤报纸、8公斤废纸箱纸盒或40个饮料瓶,均可兑换一盆绿植。
“我这怎么也得五六十个了。”一名上了年纪的大爷拖着二十多个塑料瓶,想要兑换两盆绿植。“您拿来不容易,这样,我给您换一盆。”在现场张罗的红狮家园社区副主任唐丽荣说,居民提供的废品其实不值多少钱,有的居民会严格遵守数量要求,有的居民不太在意,但社区每次就准备100盆,所以总体上还是得按要求兑换。“数量差不多就行,我们也不会那么死板。”
社区每隔3个月兑换一次绿植,这期间废品往哪儿放呢?社区居民李阿姨说,楼道不允许堆放物品,有人在厨房开辟出一块专区,有人积攒在阳台上,“家里孩子喝矿泉水、老伴儿喝啤酒,塑料瓶和易拉罐攒3个月,一般都能兑换到一盆植物。我家绿植得有二三十盆了。”李阿姨说。
队伍排得长,兑换起来也挺快,不到半个小时,绿植已经换走了大半。“还有‘一帆风顺’吗?”眼看着最“抢手”的绿植被抢兑一空,一位来晚了的大姐有些着急。“我没注意到咱发的通知,刚刚把家里囤的废品给回收站了。”另一位居民也有些遗憾。
开设种植课 教大家“护花”
“我们为大家挑选的都是好养的花。”唐丽荣介绍,社区兑换绿植的时间,正好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因此植物选择上略有不同,春夏以绿植为主,例如长寿花、刺梅、海棠、碧玉、发财树等,后两个季度正逢国庆和年底,则会为大家准备些花卉,衬托节日气氛。有时应居民要求,还会穿插兑换一些生活用品,如肥皂、洗涤灵、84消毒液等。
为了让大家拿回家的绿植能养活、养好,社区还请来专业的花卉种植老师开办起了种植课。
“我们现在都按照老师讲的,平时鸡蛋皮不扔,搁花盆里;水龙头里的自来水接出来要晾一会儿,挥发一下不利于植物成长的物质;淘米水也要放起来,等待发酵之后浇花,效果特别好……”说起学到的养花经验,社区居民张阿姨头头是道。她家有一棵兑换来的长寿花已经养了4年,另一盆绿箩的茎叶也有一米多长了。
4年的长寿花惹人羡慕,却算不上社区的头批绿植。记者了解到,红狮家园社区绿植兑换活动已经开展8年了。早在2012年,为了提倡垃圾分类,社区与第三方合作,用可回收垃圾兑换多肉植物。三次活动之后,就有居民询问下次活动什么时候举行,社区觉得这种办法可行,便自主组织购买了更加丰富的绿植品种,直到现在。
社区再发力 垃圾分类会更详细
兑换绿植只是红狮家园社区倡导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
红狮家园社区“回迁户”和“两限房”居民较多,住户数量大、居民构成相对复杂。“以前,居民没有垃圾分类意识,社区便组织了10名垃圾分类分拣员,每个月工资只有600元。”唐丽荣说,愿意承担这份工作的居民也不是在乎这份补贴,后来有许多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代表主动参与其中。“都是为了自己社区环境,觉得这件事有意义罢了。”
随着全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交给了第三方,但大家也没有闲着。社区书记魏学莲说,社区建立了党员巡视制度,每天上午、下午都有专人巡查,两人一班,除了卫生问题还包括安全隐患等内容。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代表没有固定的任务量和时间要求,随时都可以在社区溜达,发现问题可当场解决或上报社区解决。有居民告诉记者:“在社区路上看到一处不干净的地方,过会儿转回来,已经被清理了。”
“除了饮料瓶、废纸箱,我们刚刚对接的第三方还可以收旧衣兑换垃圾袋,也不错。”唐丽荣说,接下来,社区对于垃圾分类将会有更加详细的安排和举措。
■ 讲述
居民亲手打造花园社区
红狮家园于2010年8月入住,目前共有1777户,4976人。刚搬来的时候,这里四周都是光秃秃的黄土地。为了绿化环境,改变土壤品质,社区开始了“植树大战”。
从2011年开始,社区便组织居民义务植树,到现在累计参与人数已超过4300人次。每年植树节还没到,就有居民来问“什么时候报名植树?”
社区里有一片特殊的宝宝林,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家庭开展的一次活动中留下的。 “你看那棵桃树,是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栽的,现在他都上高中了。”唐丽荣拿出当年拍下的照片,以前的嫩树苗已经长成两只手都握不住的小树了。植树后,孩子和家长会获得植树节荣誉证书,每年暑假还会组织“小小环保家”活动,带领孩子们参加垃圾分类等知识问答游戏,担任社区小志愿者参与社区卫生打扫、清除小广告等。
多年来,居民参与栽种的花草树木超过13000株,由于社区植被绿化好,有计划地控制植树量成了社区“甜蜜的负担”。“现在植树主要以填绿、增色为主了。”唐丽荣说。
碧桃、海棠、樱花、芍药、玉簪、丁香……每一种花,在红狮家园都有了一个自己的小主题花园。花开的时候,连周边的居民都来拍照打卡。“以后就得收门票,像公园一样。”有居民开玩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