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丰台·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王翊竹:面塑是生命中最重要一部分
作为非遗文化新生代接班人,五年来寒暑假免费为社区孩子们上课
王翊竹的作品《九老图》。
7月10日,王翊竹在社区活动室为孩子们上面塑课。
  7月10日,东铁营街道刘家窑一社区的活动室里格外安静,下午两点的非遗课快开始了,一身唐装的王翊竹在十多个座位前一一摆放好上课用的材料——用保鲜膜包好的七色面团和小工具,静静地等候小学员们到来。

  今年3月,王翊竹被授予“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非遗文化接班人中的新生代,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为社区孩子们上课,就是他作为新闻发声人回馈社区、传承非遗的一种方式。

  我为社区代言,希望能让更多人喜欢面塑,传承非遗文化。

  姓名:王翊竹年龄:38岁身份: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东铁营街道新闻发声人

  ■ 讲述

  对话:学习雕塑课程 提高面塑技能

  记者:从13岁开始学习面塑到现在,您还在不断地练习和提升,有没有遇到过学习和创作特别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

  王翊竹:面塑的手法技艺不难,但是提高和提升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和琢磨,也有觉得枯燥和想放弃的时候,但老师对面塑技艺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很快我就会打消念头又继续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中去。

  记者:作为面塑非遗传承人,面塑对您意味着什么?

  王翊竹:从学面塑到现在做面塑,已经20多年了,感觉面塑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做好面塑的传承工作。

  记者:关于传承面塑,您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王翊竹:一方面继续做好我在几所小学的非遗课程教学工作和社区寒暑假的公益非遗培训,另一方面,我从去年开始,跟随中央美院的一位教授学习雕塑课程,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能,吸收西方雕塑中的人物刻画技巧,融合到传统面塑技艺中。

  学艺 最小学员捏出唯一一位老寿星

  从幼儿园开始,王翊竹就喜欢捏小人,那时候用的是橡皮泥,捏得最多的是张飞和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看见他喜欢,家人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画画,为他打下了美术功底。

  13岁时,一次偶然机会,他参加了面塑大师张宝琳举办的一个培训班,从此和面塑结缘。“我是班上最小的学员,但就我一个人完成了老师的作业,捏出了一个完整的老寿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多数人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来上面塑课也是为了学一门手艺,当作谋生的手段,只有他是凭兴趣来学。也正是这次学习,王翊竹萌发了一直学下去、做下去的念头。

  2001年,20岁的王翊竹正式拜张宝琳为师,开始了正规的面塑学习生涯。面塑,俗称捏面人,也叫江米人。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进各种颜色和特殊材料后,不仅可以捏出各种古今人物、飞禽走兽,更可以保持多年不坏。捏面人儿是个细活,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耐心。在学习过程中,王翊竹每天刻苦练习,终于在2006年学成出师,成为师傅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出师之后的他,一边继续学习,一边参加国内各种艺术交流活动。2019年3月,他被授予“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 5年来义务为社区孩子们授课

  在王翊竹家中的展柜里,有着近五十件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面塑作品。不论是唐代的《贵妃醉酒》、宋代的《九老图》、还是现代的航天英雄都是栩栩如生,耗时一年制作的《千手观世音》更是惟妙惟肖。这其中,《九老图》《法显西行》等作品分别荣获“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一带一路”主题民间工艺美术展铜奖。

  作为非遗文化接班人中的新生代,在弘扬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同时,王翊竹现在最大的心思就是号召更多年轻人从事民间艺术工作。

  从2013年开始,他便在北京市的多所小学从事非遗进校园面塑课的教学工作,并开始在东铁匠营街道社区义务给小朋友们上面塑课,讲解面塑历史,传承面塑非遗技艺。一般寒假四到五期,暑假固定五期班,少的时候十来个孩子,多的时候近百人,王翊竹收获了一批“小粉丝”。

  “是居委会吗?今年暑期还有给孩子教捏面人的培训吗?什么时候开课啊?”“李阿姨,您别着急,等和老师定下时间了,我们会通知您的。”刘一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年,每逢寒暑假临近,都会有辖区居民打电话或者特意来到社区询问面塑的非遗课程,课程时间一定下来,不过一两天就报满了。

  分享 体验制作面塑 感受传统文化

  “先拿起这块红色的面团,我们把它搓成一个大圆球和两个小圆球,做小鸡的身子。”在社区的培训课上,王翊竹耐心地给孩子们教授捏面塑的技巧。几块五颜六色的小面团在他的手中几经捏、揉、搓,再用小刀点睛,很快,一个栩栩如生的火鸡形象完成了,几个孩子也在他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作品。

  不仅现场教技能,有时候,他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带到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让孩子在体验制作面塑的同时也感受传统文化,“像今天带过来的‘曹冲称象’,既是三国故事,又有传统文化特色,彰显了古人的智慧,我就带到了现场,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他告诉记者,给社区孩子们寒暑假教授课程和在学校给孩子们教的课程基本差不多,孩子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有的孩子只学过几次就做得非常好了。

  “非遗传承肯定是越早学习越好,尽管目前还没有收徒的打算,但如果有小朋友愿意一直跟我学,我愿意教。”看着自己的创作作品,王翊竹充满期待地说。

  马瑾倩 闵丹/文 王嘉宁 赵晶/摄

  (本版内容由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东铁营街道办事处联合策划采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丰台·民生
   第06版:丰台·深度
   第07版:丰台·社区
   第08版:丰台·公益
倡导垃圾分类 社区有妙招
80后王翊竹:面塑是生命中最重要一部分
丰台报丰台·社区0780后王翊竹:面塑是生命中最重要一部分 2019-07-26 2 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