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地街道在今年1至7月全市街乡“接诉即办”工作中,4次进入全市前10名,7月获得排名并列第一的好成绩。
创新“接诉即办”机制,东高地街道是这样做的
“社区附近工地施工扰民能不能处理一下?”“家里下水道堵了往外溢水怎么办?”“小龙河周边整治后是否考虑增加绿化和健身设施?”在东高地街道,通过落实“接诉即办”机制,一系列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和困扰基层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从“我拿主意给群众办实事”向“群众出主意我来落实”转变。
记者从东高地街道获悉,截至目前,由12345直接给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派单,解决诉求的时限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变成了7个自然日,截至7月底,东高地12345、96005、街道服务热线接诉634件。案件办理的时间、速度、效果都有了明显提升。
群众诉求就是“哨声源”,东高地街道通过抓主体责任全力推进“接诉即办”、抓党建引领形成区域联动合力、抓主动服务努力落实“未诉即办”、抓检查督办大力提升办理成效入手,真正把解决群众诉求落到实处。
“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我们从有一办一到举一反三,把提升居民安全感满意度,建设幸福高地作为目标,聚精会神抓好各项日常工作。”东高地街道工委副书记杨柳介绍,“我们让投诉群众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变投诉者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现在,已经形成街道与辖区单位、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人大代表等人人参与、群群联动、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氛围。”
外行变内行,刨根问底让群众关切有回音有着落
家住三角地第二社区8号楼路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12345热线反映了困扰他们全家20年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楼体结构误差造成我家厨房的烟道排风不通,做饭时烟排不出去,尤其是夏天,轻易不敢做油烟大的饭菜。”路先生每每谈及此都愁上心头,“本想从邻居家引一根排烟管,但是人家也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只能作罢。”
接到派件后,东高地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的庞荣本反反复复上门现场了解情况,召集物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研究解决方案。“如果不能从邻居家引排烟管,那是否可以从楼体外侧开洞进行疏通烟道后再对开洞进行封堵?”庞荣本在进退两难之时大胆猜想。有了着手的方向,庞荣本便在网上查阅相关案例,向建筑专家请教可行性,并找来建筑图纸研究主副烟道及开洞的位置。困扰路先生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被庞荣本这个建筑门外汉悟出了门道,找到了现阶段最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件事终于有盼头了,以后我老伴儿做饭再也不愁烟熏了。”路先生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我心里只要是群众的事儿就没有不起眼的小事儿,事儿来了,我们就是要刨根问底地解决,直到群众满意。”庞荣本说着又拿起图纸去和专业建筑单位研究施工细节。
奔着问题去,围着群众转,沉到一线干,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东高地街道以12345热线为抓手,从接诉、派单、办理到反馈、督查、排名,形成一个闭环的“接诉即办”机制。群众诉求在哪里、解决问题就到哪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让群众的关切有回音、有着落。
未诉先办,主动沉到一线,用脚步丈量民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接诉即办”工作的推进,坐在办公室里的干部少了,主动沉到社区走街串户的干部多了。
在东高地街道,每个社区的党委书记都是12345热线的第一责任人,万源南里社区书记方文杰说:“每天接收到的诉求件,我都会一一过目,只要情况允许,我都会带着网格员到现场了解并解决问题,解决单一某个问题不是目的,要把社区的整体环境提升起来才是关键。”在上午的例行巡查中,就发现26栋附近的一棵树有倾斜的现象,迅速联系了绿化队协助处理,同时也告知附近居民在出行时多加留意,方文杰说:“不能等到群众打12345才去管,更要依靠我们的社区干部、网格员以及居民志愿者来提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在居民有诉求前,就把这些实事干在前头,未雨绸缪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