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家企业研发的多款抗疫产品应运而生,科技力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疫情,多家企业快速响应、攻坚克难,先后研发出AI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智能微芯片测温系统、消杀型机器人等抗疫产品,其中,多款产品入选‘中关村抗击疫情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在助力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总经理魏文江说。
“我们凭借自身优势,加班加点研发的AI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很快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在地铁、学校、写字楼、军队等地广泛应用。”北京久译科技有限公司CEO裴中阳说。AI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每分钟可以检测120至240人次,而且是无接触式高效通行,测温精度达到±0.2℃。公司根据疫情防控需求,还研发出人员密度检测设备、不戴口罩监测设备以及居民区的综合隔离人员管理平台等。
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在最短时间内研发了以物联网和微芯片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体温计及其智能微芯片测温系统。智能体温计搭载先进传感超微型智能可信芯片,具备实时体温监测和预警提示功能,测温精度达0.05-0.1℃,能实时监测密接居家隔离等人群。
际华集团所属的际华3523特种装备公司为疫情防控战士“造方舱”,2月25日,集团的医用防护服单日产出达到10.3万套。际华应急还与大厦内数知科技筹备合资成立“新兴应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应用领域广泛的消杀型机器人。数知科技所研发的“AI呼”智能语音机器人,极大提高疫情追踪和摸排效率。2月4日上线24小时服务的“智能疫情助手”,实现智慧防疫。
■问需求解难题,服务企业不间断,与入驻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华夏幸福创新中心主动问需求解难题,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尽最大努力给予入驻企业、商户进行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目前,对符合政策的入驻企业和商户进行租金减免和物业费减免措施,累计减免金额269.24万元。其中,针对28家中小微企业,减免2月份0.5个月的租金,金额111.24万元;对23家已开业商户,给予1个月的租金减免和物业费减免,金额158万元。另外,给予15家商户2020年 3月、4月份租金缓缴政策,对应租金可于2020年4季度缴纳,涉及金额约112万元。
服务企业不打烊、不间断。2月21日,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小讲堂正式开播,线下服务机构采用视频在线直播模式,截至目前共推出48场,观看人次近百万,受到入驻企业的好评。直播分享课,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博士、央视CCTV财经专家、研究院院长等数十位权威专家,在政策、行业、经济等方面第一时间分享和解读。
直播小讲堂将企业所需要的科技产业与创新创业内容作为主要选题方向,第一时间捕捉行业政策动向,邀请权威的服务机构专家及产业顾问,进行直观易懂的专业解读。同时,采用跨平台合作模式,为企业解疑释惑,帮助企业抓住资本机遇、技术优势与政策支持提供,以跨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助力入驻企业发展。
■放水养鱼,营造产业发展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面对疫情大考,100多家企业抱团取暖、自强不息,在逆境中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实现了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服务企业更好发展的工作目标,实现了要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初衷。”魏文江信心满满地说。
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始终本着“产业优先”原则,从创新创业企业的需求出发,将产业生态、商务生态、孵化生态等融合在社区环境中,以产品配套、客户品质、产业服务为基础,为企业提供“1+3+9+N”共计38项全方位、立体化的产业发展服务,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社区。
“作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华夏幸福创新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为人工智能领域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人才,为丰台区经济发展创造增量价值。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租用面积再大、租金给得再高,也要婉言谢绝。招商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宁缺毋滥。”魏文江笑着说。
短短3年,126家优质企业入驻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其中,4家世界500强一级子公司、3家上市公司、30余家国高新企业,90%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产生的知识产权超过2000件。2019年营业收入 100亿元,上缴税收 2.7亿元,留区税收达到4750万元。
“入驻的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如何让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让这些优势资源产生化学反应、乘数效应,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更是应该做的。”魏文江说。
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分门别类建立微信群,打造多种平台,打通多种路径,增强入驻企业的密切接触和相互黏合,构建企业良好的发展生态。目前,入驻的100余家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逐步实现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逆势发展活力。
据了解,近日,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正式加入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成为IASP成员之一,标志着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社区又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