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丰台·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民警和垃圾分类“杠上了”
  本报讯(通讯员 李爽)今年61岁的杨秀奇,年初时他刚从西罗园第一社区警务工作站退休,自1995年来到西罗园一区,杨秀奇警官扎根社区25年,尽心竭力服务居民。提起杨警官,居民们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

  “虽然退休了,但是我闲不下来,社区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还想为社区多做点事。”5月,社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杨秀奇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桶站值守中,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值守过程中,有的居民和我说,‘老杨,你看这垃圾桶多脏呀,扔垃圾还得掀起桶盖,我都得垫张纸。’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人值守的时候,的确有的人直接就把垃圾丢在外边。我想如果桶站干干净净的,这种乱丢乱投的情况会不会改善呢?”

  说干就干,杨秀奇准备了扫帚、刷子、抹布、消毒液等清洁用品,小区共有11处垃圾站,各类垃圾桶加起来至少有60个。为了加快进度,不影响居民投放垃圾,早上保洁人员清运完垃圾,他立马和工作人员王喜亮开始清洗。“第一次清洗垃圾桶还真有些受不了那股味道,但我是党员又是民警,应该做表率。蓝桶和红桶比较容易清洗,最不好清理的就是装厨余垃圾的绿桶,有的污渍用刷子都刷不掉,得用钢丝球使劲擦。”清洗干净的垃圾桶,再用消毒液里里外外喷一遍,整个清洁工作才算完成。刷洗过程中不停起身、弯腰,一天下来,杨秀奇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加之本来就有腰痛的老毛病,之后的几天他走路都得猫着腰。

  “虽然这活又脏又累,但是居民见着我都说,‘垃圾桶洗得这么干净,谁还好意思乱丢垃圾啊’。通过这个举动,能够促进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意识,再脏再累都值得啊!”杨秀奇高兴地说。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宣传引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要让分类的意识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工作才能真正推进下去。杨秀奇每月至少对小区内的垃圾桶进行一次彻底清洗,他说,“如果时间、体力还跟得上,就尽可能多洗几次,谁不喜欢干干净净的环境呢!”

  对于“屡教不改”的居民,杨秀奇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之前志愿者和我反映16号楼有一户每次都不分类,说了好几次都不改。我就在16号楼下桶站值守,监督他把混装的都分开。后来,他专挑没人值守的时候扔垃圾。我从警务站窗户盯着,看见他出来扔垃圾,我就赶紧跑出去。这么三四回,他现在都是在家提前分好了,我们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丰台·深度
   第06版:丰台·新闻
   第07版:丰台·深度
   第08版:丰台·深度
南苑乡科学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太平桥街道:引进智能分类回收箱
退休民警和垃圾分类“杠上了”
南苑街道:党员群众争当“守桶员”帮垃圾找对家
大学毕业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蜕变
马家堡街道:创卫共建一起来 携手扮靓美丰台
丰台报丰台·新闻06退休民警和垃圾分类“杠上了” 2020-09-11 2 2020年09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