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以来,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疫情防控和全区中心任务,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充分运用提案这一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福祉、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深入调研,认真选题,建真言、献良策。截至目前,共提出各类提案250件,立案205件,其中党派提案9件、团体提案1件、界别提案4件、委员提案191件,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推动丰台各项工作上台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我们遴选了部分重点提案予以展评,供参考借鉴,以期共同为丰台改革发展稳定献计出力。
北京市大部分郊野公园兴建于21世纪初,以一道绿色隔离带为基础,为市民提供以林地为主的郊野休闲空间。随着城市发展,积极探索利用郊野公园资源服务市民的新模式,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丰富发展夜间经济新的动力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区郊野公园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我区目前共有13个郊野公园,都属于集体土地(林地),管理由村委会负责,园林绿化部门仅作为指导、监督单位。在经费上,市区两级政府共出资4元/平方米/年的维护费用,此外还支付给村委会集体土地占用费1500元/亩/年。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相比,在市民的活动场所、文化设施、健身设备上相对欠缺。2016年以来,丰台区在区属范围内新建、改建了377个健身活动场地,配建了512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器材,作为普惠的健身基础保障,已实现社区、村全覆盖。但与朝阳等其他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区体育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仍然严重,迫切要求发挥我区郊野公园的资源优势,有效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文体休闲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属地管理问题。以村委会为主的管理主体管理水平难以达到城市公园的管理水平和要求,更无法在体育、文化等领域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服务内容。二是公园管理政策瓶颈亟待突破。郊野公园在土地规划、建设面积、规范经营方面都有政策限制,郊野公园要求绿化面积占比90%,建设用地0.5%(仅是城市公园的十分之一),无法满足大型运动场地和室内场馆的建设。三是经费紧张运维困难。区级针对郊野公园的专项维护经费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支撑郊野公园提升服务和进行硬件升级。
二、相关建议
(一)逐步调整郊野公园规划。建议考虑将郊野公园性质调整为城市公园,将建设用地占比提高至5%。以我区郊野公园总面积计算(10005亩),将增加450亩建设用地,相当于45块标准足球场或375块五人制足球场。此外,为满足大型运动场地建设要求,道路、广场规划也应相应调整。
(二)将公园管理和全民健身纳入统一管理。在制定《丰台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时,对调整增加的体育建设用地要统筹规划,以专业大型场地、简易运动场馆或气膜馆、文化场馆为主要的新增设施,以此满足市民文体活动场地需求。此外,应进一步建立园林绿化和体育等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形成机制灵活的“绿·动”合作模式,在全市形成示范,并将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同时纳入考核和评价体系,确保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保障到位。
(三)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适当经营。建议采用“PPP”模式,拟订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和服务品质,以招投标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团队,以适当经营带动建设投资,并通过公开监督等方式确保经营方合规经营、保证服务品质。对已经建设的专业场地、场馆,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团队经营,以市场化运营来保障场地场馆的可持续使用,相关管理部门仅承担管理、监督职责。
(四)丰富体育设施及相关配套,探索夜间经济新业态。公共文体服务要兼顾全民体育活动,提高场地场馆的使用率,打造出适合全家老少一起开展运动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还要在场地周边完善定向流动式相关配套服务,使郊野公园成为发展休闲经济,特别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来看,甚至可以考虑建设具有标杆作用的体育综合体,既可以满足市民群众更广泛、更高水平的体育消费需求,还能探索在我区建立围绕健康文体休闲构成的夜间经济发展新业态,从而引领全市夜间经济发展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