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琴,男,1976年2月出生,农工党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先后被评为2018年农工党北京市委先进党员、农工党北京市委社情民意先进个人;2019年农工党北京市委先进党员、农工党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新冠病毒肺炎蔓延之际,他主动请缨,作为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奔赴抗疫一线,他及时上报疫情民意信息3篇,为一线队员提供在线医学影像会诊。在武汉期间,他通过59天的坚守,兑现了“疫情不退,我们不走”的承诺。除完成本职工作外,他还募捐到防护服100套,N95口罩150套,为所在医院募捐7000元、电热水器两台,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月2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要求组建一支中医医疗队,火速前往湖北驰援武汉新冠肺炎一线救治工作。华海琴无惧危险,主动申请报名,于次日飞赴疫情中心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1月31日,华海琴在与队友们完成岗前培训、战前演练后,与医疗队队友进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启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防护装备,医护人员6小时一班,其间不吃、不喝,也不能去厕所,对于每个医护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华海琴每天都提前到达岗位,及时根据患者胸部影像给出准确诊断,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病患进行治疗。起初,平均每天要看数百个患者的影像资料。最多的几天,每天胸部CT量高达400人次,一天下来,加之戴着防护眼镜,眼睛明显感到酸和累,但他都要求自己仔细认真,严防出现漏诊和误诊,必须为临床提供更详实的报告,为临床服务。
每天经过华海琴诊断的影像报告很多,表现疑似的病人也很多,相对而言,影像表现的特征较为明显。两肺多发的毛玻璃影较多,临床报告的阳性率并不高。回到驻地,他赶紧向北京专家提交报告,就关于影像表现阳性病人发病率非常高等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中南医院放射科张笑春教授曾公开呼吁将影像学诊断作为临床医学诊断标准,而不是唯核酸检测为准,后来,新版的治疗标准里接受了他的建议。
华海琴在日记上写道:“嫩黄的腊梅在医院一角悄悄开放;窗外,远处楼宇的霓虹灯闪烁着巨大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交接班时,隔着防护装备的相视一笑……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一定能赢,必须能赢。加油!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自己减压,演绎着一个老兵的从容淡定和一个“逆行者”的无私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