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郑洁)近日,随着更多老年人的“亲临”,东铁匠营街道木樨园第二社区养老驿站改变以往服务模式,推出种类多、口味好的“放心餐”,进一步提升老人幸福感。
现场排队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互相打听着今天哪个菜好吃,哪个更实惠。“走路5分钟就到,想吃什么这里都有,方便又划算。”几乎每天都会来点餐的张奶奶对驿站提供的饭菜十分满意。
据了解,东铁匠营街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心”的原则,整合辖区资源,搭建助老、养老、医养结合的为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创造“有所扶、有所养、有所医”的优质生活环境。
驿站助老 给生活质量拔拔高
子女不在身边,自己买菜做饭又力不从心,对许多独居老人来说,吃饭问题成了烦心事儿。木樨园第二社区养老驿站面积不大,功能却十分紧凑,能提供手工制作、心理咨询、代购送货、养生足疗等20余项为老服务项目,照顾到老人们生活、娱乐和身心健康的方方面面。
驿站负责人于站长介绍,近期,驿站聘请了专业理发师和技师,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及修脚服务,深受老人们欢迎;在疾病多发季节,驿站还会组织健康科普讲座,开展常见病护理、用药指导、伤害预防等健康服务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防护意识。
日间照料 为居家养老搭把手
家住刘家窑东里6号楼的张阿姨,因患有糖尿病及老年病,需要有人24小时照护。女儿和女婿平时工作比较忙,顾得了晚上、顾不了白天。老人的女儿向社区居委会咨询后,得知蒲安里第一社区养老驿站可以提供家政及日间照料服务。通过评估、签约等手续,驿站工作人员小王成为张阿姨家的新成员。“小王到我家已经有半个月,对我妈的照顾比我们都周到,陪老人聊天,逗老人开心,变着花样地给老人做饭,现在我们就跟亲姐妹一样。自从有了社区养老驿站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老人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张阿姨的女儿诚挚地表达了对社区及驿站的感谢。
据了解,蒲安里第一社区养老驿站不仅能到家中照顾老人,还推出了“日托”服务。老人可以白天入托,接受照顾、解决三餐、参与社交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家庭生活。
医养结合 把专业疗护送上门
近年来,东铁匠营街道与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铁营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尝试“签约医生+养老服务”新模式,将“医养结合”概念引入老年工作中。以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在社区养老专员的密切配合下,截至目前已为800余户老年人提供5600余次上门医疗服务,受到老人及家属的高度好评。辖区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家属均可向社区提出申请,由社区对接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业团队上门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医疗建议。在此基础上,老人家属、社区居委会、卫生服务中心三方签署《社区居家老年人家庭卫生服务协议书》,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关系。
蒲黄榆卫生服务中心刘汝金主任介绍,东铁匠营街道老年人医疗服务正在进行“为生命多做一点”的探索。在开展日常上门服务工作中,发现部分家庭在老人人生最后阶段经历着困惑与痛苦;近期,蒲黄榆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专业医疗团队,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24小时专人对接家属进行一对一咨询,在完成“医学疗护”使命的基础上进行“心灵疗护”。
在全面落实“保基本民生”工作中,东铁匠营街道整合辖区医疗服务资源,提升社区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建设高品质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为辖区老年人打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良好支持环境,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