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曹言湖 王晨 常胜一)“现在是绿灯,请大家快速通过,注意脚下安全。”每天6:50,程保兰都会准时到达工作点位进行引导巡视,这样的文明引导工作,她已经雷打不动地坚持了十年。十年来,程保兰用满腔热血和爱心奉献让文明引导员这个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变得精彩而充满生机活力;十年来,她敢于创新、善于学习,对待队员亲如家人,将中队打造成为一支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充满着正能量的团队,在引导员这个平凡的行业里,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竭尽所能服务他人
劳模精神在文明引导岗位上传承
“其实这真的没什么,我就是习惯了把事情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真没想到大家会这么认可,可能是我的运气比较好吧。”提起自己金牌引导员的光荣称号,程保兰谦虚地把原因归结于运气。其实这份好运的背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退休前在市公交公司当售票员的程保兰,因服务贴心、群众口碑好,曾在2006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2012年担任东铁匠营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队长后,她更是将“志愿”两个字变为惠民利民的实际行动,竭尽所能服务他人。
她以“工作主动、竭尽全力、决不懈怠”为准则,积极配合市、区文明办,街道宣传部开展各项活动。她带领队员在夜晚施划排队线,她放弃休息日,组织队员到公园引导游客文明游园,到站台开展文明排队活动,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到路口组织推广礼让斑马线;她带领队员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陪孤寡老人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疫情面前她主动请缨,带领队员到社区值守……她以实际行动带动队员们一起,让文明引导工作变得精彩而充满生机活力。
精益求精立学立改
打造文明引导队伍标杆
在刘家窑地铁站内,几名引导员身形笔直、整齐排列在站台两侧,列车进站时,引导员身体右转45度面向来车方向说:“开往天通苑北方向列车进站,请不要拥挤,戴好口罩,按顺序排队上车,谢谢合作。”车门关闭时,引导员转身面向列车,伸出右臂防止乘客误闯,说:“车门关闭,请注意安全。”车辆出站时,引导员左转45度目送车辆驶出。随后转身面向来客方向站定,说:“没上去车的乘客,请您站在安全线以内,继续排队候车,谢谢合作。”这样一套动作和用语是程保兰在多年的引导工作中结合《引导员工作手册》要求,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调整完善的。
工作中的程保兰特别善于学习,有次她去牛街逛街,发现一处公交站台上只有一位文明引导员,但是所有乘客排队上下车的秩序特别好,她觉得这位引导员很厉害,第二天就召集几个班组长下班后去牛街学习,学完回来大家就一起交流、取长补短,紧接着就把别人的优点用在自己的引导服务中。她还结合队员的年龄、体力、性格等方面情况,对班组进行优化组合,提出“一帮一”“一带一”的工作模式,打造了“男子汉班组”“三八妇女班组”等特色班组,通过组织班组之间岗位技能大比拼激发大家比学赶帮超意识,提升中队服务质量。
通过多年来的积累,程保兰的队伍越来越优秀,每个班组的岗位服务和文明宣传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打造出了一批精品站台,中队以及所属站台被命名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和示范站(岗)。她们也逐渐成为其他区引导员队伍学习观摩的标杆,刘家窑地铁站里的引导员们早已习惯了来自其他区的穿着柠檬黄或便服的特殊乘客站在身旁盯着自己看。
程保兰将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劳模精神传递给每一名队员,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在她带领下的东铁匠营中队积极践行志愿者的承诺,在真诚服务中传递着温暖和爱。
记者手记
3月2日早上八点左右,记者来到丰台区赵公口桥下光彩路与南三环中路交叉路口处,此时东铁匠营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队长程保兰正在和队友们有条不紊地指导行人快速通过斑马线。“现在是绿灯,请大家快速通过,注意脚下安全。”每当绿灯亮起,她们都会配合引导动作一遍遍地重复着这样的话。这样的文明引导工作,程保兰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她都按时到达工作点位,为市民的出行保驾护航。
生活中,程保兰了解全队每个队员的家庭情况,谁遇上了点麻烦事,她像家人一样关心帮忙,她总是悄悄地将自家的米、面、油、衣物、洗涤用品等送给生活比较困难的队员,队员们亲切地称她为“知心大姐”,甚至有队员说:“真没想到,上了半辈子班儿了,在这样一份临时岗位上感觉找到了组织。”
每当记者问及程保兰的个人工作时,这个热情健谈的阿姨就会话锋一转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们每个队员都是好样的,只要穿上了这身柠檬黄,我们就是活雷锋,就会发自内心地想要给别人搭把手儿。”
正值学习雷锋宣传月,千千万万像程保兰一样的志愿者都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他们用平凡的善举丰富和拓展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成为时代的暖流,传递着时代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