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汪鲁兵)“今年是我在丰台区婚姻登记处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有幸见证了这里近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办公面积扩大增容、档案电子化、服务升级等,打造成为北京市5A级婚姻登记机关,助力构建幸福婚姻,提升居民婚姻幸福指数,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幸福。”丰台区婚姻登记处副主任李琳这样介绍说。
办公环境升级,见证变化发展
据了解,20年前,丰台区婚姻登记处办公面积只有500平方米,办公人员6人,于2021年4月12日正式进驻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共设置9个登记室,2个辅导室,2个颁证厅(中式、西式),1个档案室(约100平方米),1个后台综合办公室、库房和会议室,以及等候大厅,共计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办公人员也发展为现今的14人,同时,年工作量从2000年结婚、离婚不到1万件发展到如今年工作量为2万余件,最高日工作量达到1200余件。2017年12月,丰台区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北京市5A级婚姻登记机关。见证丰台区婚姻登记处的发展史,其实也是见证丰台各项事业不断“上台阶”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祖国不断变化、发展、壮大、繁荣的见证。
登记档案电子化,提高办理效率
“几年前,我母亲不小心将结婚证遗失了,只好来到丰台区婚姻登记处补领结婚证。没想到不到一分钟我就拿到了结婚登记档案的复印件,也很快补领了结婚证。”2017年12月初,50多岁的李女士因办理户口进京,需要结婚登记档案复印件和补办结婚证,便来到丰台区婚姻登记处办理业务,档案电子化的快捷服务和补领结婚证的高效服务让她惊叹不已。以前补领结婚证时,需本人持身份证、户口簿及结婚登记档案复印件才能办理,在丰台区结婚登记档案电子化之前,所有的纸质档案查询工作均由人工操作,使用的是手摇式档案柜,查询档案时需要人工摇动档案柜,在几十年的纸质档案中查找,耗时较多,遇到查档人多的时候,工作量就非常大。
而如今,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的推进,让百姓办业务省了不少事。婚姻登记处档案电子化工作分为历史档案电子化与婚姻登记档案即时电子化两部分。丰台区婚姻登记处在2016年底已经完成全部历史档案电子化工作。2017年 4月丰台区婚姻登记处成为北京市实时电子化工作试点单位;2017年10月1日,丰台区婚姻登记处正式启用实时电子化设备进行婚姻登记;2018年7月底,丰台区婚姻登记处成为“婚智通”智能咨询平台工作试点单位。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也节省了百姓的时间。
延伸服务职能,提升幸福指数
丰台区婚姻登记处不断完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从细节处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据了解,2009年1月1日全市婚姻登记处开启周六办公;2011年7月1日,全市婚姻登记机关为行动不便的内地居民提供上门登记服务;2014年 5月丰台区婚姻登记处婚姻辅导室、丰台区婚姻登记处法律咨询室正式成立;2016年7月1日,全市婚姻登记处周六实行预约登记制度;2014年 8月丰台区档案馆入驻丰台区婚姻登记处;从2014年至今,先后举办“七夕”集邮爱情文化节活动,宣传健康的爱情理想观与现代情爱观的共融,正确引导现代婚姻家庭的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丰台区婚姻登记处还实现了多种业务的拓展。2014年9月25日,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婚姻登记业务下放至各区婚姻登记处办理;2014年11月24日,丰台区婚姻登记处成为民政部第二批、北京市首批收养评估试点单位;2015年 12月与北京市公证处开始进行公对公核实业务。
丰台区婚姻登记处始终坚持构建幸福婚姻、推进家庭和谐的初心,十年间的变化切实反映出了民政人为老百姓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回应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