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 曹言湖)5月18日上午,2023年丰台区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科技活动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集中展示近年来丰台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成果,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科普大篷车进万家
零距离感受科学魅力
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丰台区连线“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现场,展示通过大篷车巡展方式进行的科普及公益行动。
一辆“科普大篷车”就是一个“流动科技馆”。据了解,今年丰台区“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共在全区设置10个科普活动点,涉及5所学校、3个社区、1个军营和1个企业,科普主题聚焦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战略、“创城、创卫、创森”三创等六大类别,除了常规的宣传展览外,将“科普+体验”的巡展模式再升级,现场打造了中心舞台区、宣传展示区、科普互动区三大区域,给民众带来更真实的参与感。
丰台区科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科普大篷车”这样的巡展活动,能够让科学知识走进更广泛的基层、走进更多公众身边,让全民“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营造全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提高辖区的科学素养。
成立丰台高企协建筑技术专委会
促进政、协、企融通 助推行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倍增计划的实施,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服务业加速发展,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加强协作、强化横向联系,丰台区科信局联合丰台高企协,经过前期周密的准备,成立了丰台高企协建筑技术专委会。
丰台高企协建筑技术专委会的成立,是丰台区在工程建设领域贯彻实施丰台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新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其会员企业不仅涵盖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还覆盖智能装备、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数字经济等诸多产业领域。
11家单位挂牌区级科普基地
助力科普能力再升级
建设好科普基地,是丰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北京市关于科学技术普及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2023年,丰台区科普基地进一步“扩容”。
目前,已有11家单位通过征集、审查、评审、考察环节,成为2023年丰台区科普基地单位,包括北京曼恒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北科创想 (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中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覆盖了学校、地铁、保健院、科技文化企业等多个行业领域。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告诉记者,作为科普基地之一,创建于2020年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标本馆是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示范基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标本展示、专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
“目前标本馆可以通过电话和现场预约进馆参观,同时,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公众参观线上预约系统,未来群众到馆参观将会更加便利。”王伽伯说。
未来,这些基地将会面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科学传播,组织科普剧展演、科普宣教讲堂等系列活动。“我们希望能将我们所拥有的科普资源和专家资源为更多的学校、企业、社区提供深度的科普服务,为丰台区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北科创想(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总经理杨婷婷说。
丰台科博会即将开幕
聚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 展开科技成果交流
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将于5月26日-30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开展。据了解,丰台区也将深度参与此次盛会,同步举办丰台科博会。
本次丰台科博会以“轨交引领·航天融创”为主题,我区组织19家企业、60余项科技成果参展。重点围绕产业、创新、空间、服务、城建和改革6个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成果展示,重点展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如轨道交通自然资金支持项目成果、航天新长征的体外心肺支持辅助系统ECMO、海鑫科金的警视通绝影视频流调系统,进一步彰显了丰台区持续强化基础、引领两大产业向纵深发展,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拓展丰台科技新局面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