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丰台区基础教育“强基工程”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培养一支名师引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教师队伍”“每所学校都有领军型教师”。为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强基工程”,讲好丰台教育故事,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丰台区的优秀教师队伍,特推出“强基工程 身边的优秀教师”专题。通过对全区教育系统2023年获评北京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27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充分展示丰台区教育战线的精神风貌,助力区域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的提升。
—张珍娟—
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太平桥学校语文老师、教研组长,曾任教北京市金顶街第二中学(现为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2004年调入北京市太平桥中学(2014年更名为清华附中丰台学校,2022年更名为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太平桥学校)。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28年,从事班主任工作7年。曾获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获得“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多年担任区兼职教研员,参与试题命制。曾获北京市基本功大赛笔试一等奖,多次讲授国家、市、区级公开课。多次主持、参与全国及市区课题研究,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几十篇论文获全国及市区奖项。连续13年为《中考满分作文》做北京中考作文分析。参与撰写人教版、京版语文教材教学参考。出版个人专著《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和《<呐喊>导读》,主持编写出版市课题成果《阅读素养是这样培养的》。
—教育感悟—
从教以来,张珍娟坚守初心,矢志笃行,真诚乐业,教书育人,不断学习,努力寻求为学生解惑的方法途径。
解惑:助力学生成长
她尊重、信任每个学生,注重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重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努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进步。正如有的学生所说,“在张老师这里,我总能看到希望”。
“学生的问题在哪里?知识点欠缺又是什么?未来适应社会最大的需求是什么?”这是张珍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考虑的问题。为此,课前她常询问学生并根据他们的问题进行分类,从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思考在教学中如何铺设台阶,让学生前进的道路有明确的导向和落脚点,借此步步前行,曲径通幽,拾级而上,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求解:夯实教学内功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会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朴实地道出了学科教学基本任务,其中教学内容选择正是她多年前遇到的最大困惑。为了学生的实际获得和自己的疑问,她两次回高校,到首都师大读教育硕士,到北师大读高研班,探究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和创生的原则和方法。
在实践中,以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与课堂实效为突破点,坚持素养导向、以研促教、教研统一、潜心开展教学研究。她不断尝试统整与重构,探寻阅读教学内容结构化路径,完善学生知识经验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构建学段贯通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梯度;探究美育结构化途径,进行语言审美鉴赏,积淀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审美品质;关注学生知识结构形成的思考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成长,她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她觉得,能为母语教育事业尽上微末之力,踏踏实实地走出一条“读书 教书 写书”的语文人生之路,她便感到充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