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言湖 通讯员 吕晓飞)7月7日,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7至38℃。早上8:30,环保铁军已经整装待发,区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大队九中队的崔冠群换好执法制服,蹲在地上测试尾气检测仪,做着重型柴油车路检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习惯了每天早来一会儿,梳理一下今天需要检查的点位,准备好尾气检测仪,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我们每天路检的点位和时间都不固定,确保提高效率。”崔冠群告诉记者。
9:00,记者和崔冠群来到张仪村路与梅市口路交汇处,联合交通支队准时开展路检工作。9:08,交警拦下第一辆重型柴油车,崔冠群和同事便上前开始进行尾气检测。“您好,我是丰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这是我的执法证,现在对您的车辆进行尾气检测。”简单说明情况后,崔冠群和同事分工配合,一人拿出尾气检测仪,身体微蹲,用细长的检测管对准排气口,一人坐上司机位置准备检测。
“踩油门!”检测开始了。记者戴着口罩,站的位置离排气管还有一定距离,但是随着马达声,依然能闻到扑面而来的浓重柴油味。“你站远点,不然这尾气都吸进鼻子里了。”崔冠群一边提示记者,一边把头又向排气口靠近了一些。“没问题,没有超标,但数可快到临界点了啊,一定时刻注意,做好车辆保养。”崔冠群及时把检查结果告知司机,还叮嘱了各种注意事项。这辆车开走没过多久就又迎来了第二辆车。
检查间隙,崔冠群告诉记者,现在重型柴油车的尾气排放检查已经常态化,他和同事搭档多年早已配合默契,一天下来最多检查过40多辆车。“现在路检可比之前好干多了,刚开始检查那段时间,要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科技手段来检查,现场直接能出排放数值,比以前可方便多了。而且以前很多大车司机不理解,根本不配合,有叫嚷的、辱骂的、闯卡的,还有威胁我们的,当时我们执法得算高危工作呢。”崔冠群打趣地说道。
“踩油门,再踩一脚,尾气检测结果为1.57m-1,您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不合格,现在依法开具记录单,请您将车辆靠边打好双闪,跟我来。”10:33,一辆重型柴油车尾气检测不合格,崔冠群现场将开具的检测单交给了司机,交警依法对其开具了罚单。“您赶紧找地方检修一下您的车辆,确保尾气一定要达标排放,不然下一次还得被处罚。”“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整改到位,达标排放。”崔冠群告诉记者。
11:30,路检工作结束时,崔冠群和同事共检查了重型柴油车18辆,其中17辆尾气排放合格,1辆不合格,不合格车辆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记者看到,此时崔冠群身上的执法服已经全部湿透。“路检工作夏天暴晒,冬天严寒,没有特殊情况我们都是风雨无阻,时间长了也就不觉得辛苦了。今天这个点位周边还有树荫,已经属于条件好的了,这要是赶上在桥上执法,想休息都没处躲。我们很多同事都是直接在高温下坚守,入户执法、接诉即办、点位巡查,大家都一样辛苦,但都是为了咱头顶上的这片蓝天不是吗。”面对一上午高强度的检查工作,崔冠群一如早上见到那样开朗乐观,但面对工作时严谨认真的态度,又让记者觉得判若两人。
烈日炎炎下,高强度的检查工作记者已经有些吃不消,但对于崔冠群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上午,“中午回局里吃个饭简单休整,下午我们还要对之前处理的接诉即办市民投诉件整改情况做一个复检,还有一些辖区内重点区域的例行检查”。崔冠群说。
记者手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丰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含金量显著提升。2022年PM2.5同比改善8.8%,成功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10余种野生动物在丰台安家,无受污染耕地……一个个喜人的成绩,让丰台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交上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这份答卷的背后,凝聚着丰台环保铁军日日夜夜的坚守,他们用脚步丈量一微克的距离,他们用行动擦亮蓝天的底色。崔冠群只是众多执法人员中的普通一员,高温下的尾气检测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环境保护的每一个岗位,奔波在丰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有了环保铁军的守护,我相信丰台区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会不断提升,蓝天、绿水、净土会成为丰台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