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正确治疗意识
哮喘的正确治疗意识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坚持长期治疗的意识。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需要长期治疗。许多患者可能会在症状减轻后停止治疗,但这种做法会导致症状再次发作或恶化。因此,患者应该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其次,要认识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并持续存在。哮喘的症状可能会反复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炎症已经消失。因此,治疗哮喘的目标应该是控制炎症,而不仅仅是控制症状。
再次,控制哮喘炎症需要双管齐下。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炎症的主要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道通畅性,而糖皮质激素则能够减轻炎症反应。这两种药物需要同时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要注意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快速缓解哮喘症状,但不能频繁使用,更不能作为长期用药。频繁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会导致药物耐受性,使哮喘症状难以控制。因此,在治疗哮喘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
治疗哮喘的方法
以下几种是治疗哮喘的方法:
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如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这些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缓解症状,减少发作,延缓肺功能恶化。
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福莫特罗等,这些是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有效药物,但不能替代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可能降低气道β2受体的活性与数量,对疾病治疗不利。
口服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丙卡特罗、特布他林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应根据哮喘发作或持续状态的严重程度来选择用药剂量与时间。
全身用激素。口服强地松或静脉使用甲基强地松龙等,用于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或持续状态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定义是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受限;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憋醒;无(或≤2次/周)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肺功能或症状接近正常;无(或≤2次/周)白天症状;无哮喘急性加重。
哮喘控制分级是指通过评估哮喘病人的症状、使用急救药次数、肺功能及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将哮喘病情分为完全控制、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四个级别。
完全控制为症状少于1周1次,夜间症状无,肺功能正常,没有限制日常活动,没有急救药使用。
良好控制为症状每周不超过2次,夜间症状不超过2次,肺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减退,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急救药使用不多于2次/年。
部分控制为症状每周多于3次,夜间症状多于1次,肺功能轻度或中度减退,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制,急救药使用超过2次/年。
未控制为症状频繁出现,夜间症状频繁,肺功能明显减退,日常活动受限制,急救药使用频繁。
哮喘控制分级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哮喘控制分级只是对哮喘病情的一个初步评估,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体化的情况制定。同时,随着治疗的进行,哮喘控制水平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定期进行哮喘控制分级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支气管哮喘的误区
误区一:支气管哮喘可以根治。据目前医疗条件,支气管哮喘还不能完全根治。但是,长期有效的治疗可使绝大部分病人能够正常生活工作。
误区二:支气管哮喘发作时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与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炎症不同,因此,抗生素对哮喘症状无缓解,应使用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或β2受体激动剂等。但是,若哮喘发作合并气道细菌感染,即应酌情合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三:使用吸入激素会有依赖性。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中重度哮喘发作治疗的有效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局部作用,全身副反应少,长期使用,仍然利大于弊。
■ 文/云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