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和海佳)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戏曲艺术的辉煌历史。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提出关于“大力加强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提案。尹晓东表示,目前无论是对戏曲艺术的理论阐发,还是提升戏曲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手段,都急需一批既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的戏曲拔尖创新人才。
新时代中国戏曲在激发中华文明新活力、构筑中国文化新形象、打开中外艺术交流新局面等方面必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尹晓东表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当前戏曲艺术在剧目创作、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制约戏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主要为以下四方面。
一是对戏曲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的独特作用认识不足。现实中由于对戏曲艺术价值的认识有待提升,支持其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戏曲人才培养未能充分满足时代的需要。戏曲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尚未建立。
三是戏曲行业的特殊性未受到足够重视。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以往都采取统一标准,一把尺子丈量,没有充分考虑特殊领域的行业特点。
四是现有戏曲学科专业博士授权点结构欠缺完善。全国拥有戏曲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多为综合性院校或研究机构,多侧重于戏曲史或戏曲文学研究,而编、导、演、音、美等专业创作方向几乎不涉及,更缺乏剧种覆盖面。
2022年9月,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出台,“戏曲与曲艺”成为与一级学科并列的专业学位,并设置了博士专业学位,这对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尹晓东表示,培养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行业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对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培养高层次戏曲人才的重要性。以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契机,以培养戏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旨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博士授权单位申报中,应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给予戏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更多政策支持,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使其在秉承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戏曲美学形态的新创造,开拓中国戏曲的新境界。
三要更多考虑戏曲教育特殊规律。在各类综合评议的同时,加强分类考评,不盲目比较办学规模、更注重内涵特色发展,对真正在研究、传承、发展、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行业贡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院校,优先考虑给予其博士学位授予权。
四要重点加强戏曲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充分遵循戏曲艺术特性和戏曲教育规律,把培养造就具有艺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艺术家作为工作重点,在兼顾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侧重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提高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以新的人才培养成果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