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丰台居住了快十年。在这十年中,因为工作原因,几乎每天都要到海淀去上班。丰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早出晚归的港湾。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末,我从位于丰台西南郊的家中出来,却有一种旅游般的心境。从小区出来七转八拐,竟有一个小公园,名为榆园。这个发现,令我颇为意外。我很喜欢这个小公园,它与一些社区的绿地公园很是不同。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和家人到这个公园游览,觉得很有些江南园林的雅致。以我的粗浅认知,这座小小的公园,其设计之精美和巧妙,在北京城的诸多公园中也是独具一格的,体现了传统中国园林的艺术精神。与北京城诸多名园之不同,乃在于它的新,故而景致是纯粹的;还在于它的偏,游人少,有些许的野趣。有次,我和妻子到榆园,在一座很像苏州狮子林的假山下休息,顿感幽静丛生,不由感叹到,待到退养之日,就每日带一卷书到这里来读。妻子笑我做梦太早。此后不久,这座小公园竟因故不开放了。
从我居住的地方,往南走是榆园,而往西走不远,便是颇有盛名的卢沟桥。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有过精彩描述,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著名的“燕京八景”中,“卢沟晓月”便是之一。卢沟桥出名,还在于它是进入北京城最为重要的通道,这里曾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故而对于卢沟桥来说,除了旧时的胜景之外,还承担了一些特别的历史记忆。虽然卢沟桥离我的居所不远,但我游览的次数却不多。记得第一次去时,很被这座古桥的沧桑所震撼,亦为桥上各具形态的石狮所惊讶,如古文中所言“态色相得,数之辄不尽”。而此桥之坚固,屹立近千年也是世所罕见。“卢沟晓月”之所以千古流传,应与桥下的流水有关。《长安客话》写道:“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光淼淼。”但除了桥东的宛平城之外,卢沟桥周围其他景致却颇为单调。
侯仁之先生曾写过一篇《卢沟桥与北京城》,专门来谈这座闻名中外的历史名桥。卢沟桥曾为进入北京城的重要渡口,连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可见当时此地位置之重要,亦可见曾经的水面之阔大。令我颇感遗憾的是,桥下流淌的河水,只有在丰沛的雨季到来之时,才有河流的样子。虽然有水,但不能如大河奔流;虽然有船,也不能像南来北往的船只一样行驶。
丰台如今作为北京城区,可作访古之地的,首推卢沟桥。但到京城游玩访古的朋友,首选多是故宫、北海、香山、颐和园这样的园林胜迹,卢沟桥就寂寞了很多。其实,丰台还有一处历史遗迹,一般游客很少知晓,就连我这在京城居住了快二十年的人,此前也并不了解。此处便是位于北京西站旁的莲花池。有次读侯仁之先生的《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其中有篇《莲花池与蓟城》,谈到京城最早名为蓟,这座城市便是因为莲花池这处水源而兴建,并不断扩大。而莲花池,最早则名为西湖。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此地有过精彩描述:“绿水澄澹,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随着历史的变迁,北京城的位置向东迁移,后来以什刹海的水源为中心,形成了明清的城市格局。莲花池不但隐没,甚至逐渐干涸,在建造北京西站时,此地早已面目全非。在侯仁之先生的倡议下,莲花池得以保留且重修,如今是访古之地,亦是赏荷佳地。
丰台还有处特别的园林,此前我印象寥寥,但这几年发生了很大改观。这就是位于永定河畔的园博园,此处刚一建成,我便与家人专程去游览了。记得各处园林景观,多是复制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小品,如趵突泉、藕香堂、读画轩、冷香亭等。这种采撷各地名园的做法,曾一度甚为流行。虽然在一园之中可以欣赏百座园林之景,但就像读文学选本一样,窥得一鳞半爪而已。不过,若仅作休闲来说,还是甚值得一游的。园博园旁还建有一座中国园林博物馆,我亦专程去过一次。这座博物馆虽不大,但构设精巧,最值得一提的是此博物馆采用借景形式,将园博园中的永定塔,巧妙构设到园林博物馆的景观之中,堪称造园之大手笔。
对园博园印象有所改观,乃是近年来此园举办的中国戏曲周活动。每年10月初,全国知名的专业剧团、艺术院校和戏曲票友纷纷来此献艺。我本非戏曲爱好者,故而此前也不大关注。有次假日,我和家人去园博园游览,突然天降急雨,我们便到了合肥园中避雨。不多久,一个戏曲剧社也带着一群戏迷转移到合肥园来了。稍作休息,这个剧社便在合肥园的长廊下为戏迷演出,我也在这雨天的园林之中欣赏起来。那天下午,戏曲人物轮番登场,鲜衣怒马,急管繁弦,身处这假山流水、白墙灰瓦和绿树掩映之中,竟一时有些恍惚了。我将照片发到朋友圈,多位友人均认出了所演乃是《玉堂春》,这令我想起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策划豫园品戏的佳话。去年假期,我又和家人连着数天去看戏,戏曲演员就在晋园和闽园的庭院戏台上演出,可谓园林雅事。戏曲周的最后一天,北方昆曲剧院在闽园献唱《游园惊梦》,我有幸坐在第一排,近距离欣赏戏曲名作。那天的杜丽娘,由北昆青年演员于雪娇扮演,真可谓“赏心乐事”矣。
丰台一带早年以花卉种植出名,前人多有记载,“丰台为都门花木之渊薮,艺花者群居于是”。刚搬来时,我专程到花乡的一处花卉市场去购置花木。《郎潜纪闻》中谈道:“都门花事,以极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什刹海之荷花,宝藏寺之桂花,天宁寺之菊花为最胜。春秋佳日,挈榼携宾,游骑不绝于道。”从此中可知,前人赏花,多在寺庙游览之际,今人去植物园看花木,去园博园欣赏园林,其实就像去自助餐厅一样,虽花样繁杂,分量管够,但情趣尽失。也由此可知,丰台花木,以芍药最为有名。蔡省吾在记述旧京风物的文中亦对丰台芍药有记:芍药丰台极多,四月花含苞时,折枝售卖。近些年来,玉渊潭的早春樱花、香山的晚秋红叶、元大都遗址的海棠花溪,已成京城佳景。但丰台观赏芍药之地,我尚不知,还望朋友们见告。
文/朱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