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马原松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九分厂部装组组长,2024年荣获“三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截至目前,他已扎根航天产品部装工作23年,始终保持着对航天事业最初的那份憧憬和激情。
干起活来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部装是按照工艺顺序,将大量的零件、组件逐步组装成部件,最后各部件对接成整个产品机体结构的工艺方法。部装的主要工作有铆接、验合、修配,工作强度大、环境噪声强、质量要求高,不仅要求操作人员身强力壮,还要技术精湛。若非如此,最基础的磨钻头都磨不快、铆钉也打不准。打铆钉时铆枪要稳,偏一点儿,铆钉就打歪了,用力要恰到好处,劲儿大了,容易打坏部段。钻头磨得快了,能干100件,不会磨、磨不快,干两件就废了,铣削、钻孔,力量不够,干不成。马原松的基本功扎实又稳固,打铆钉既快又准,磨钻头又快又耐用,干起活来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部装组最大的特点是“未入其门,先闻其声——噪声大”。护耳器日日戴着,交流时要大声喊,对方才能听得见。时间一长,马原松回到家也是高分贝说话,爱人和孩子都不适应:你嚷什么啊?搞得他很委屈。晚上躺在床上,耳朵偶尔会“嘶儿——”地响一下。
马原松的爷爷当过矿工,很有见地,知道干航天是为国防,嘱咐他:把航天这“饭碗”端稳喽,条件多艰苦,都要坚持住。
马原松是2001年从159厂技校毕业,厂里留用,从初级工到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如今又当上组长,他非常珍惜159厂这个平台,感念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
有真感情 要真本事
十年前,马原松当上班组长,“兵头将尾”责任大,没有“两把刷子”可不行。马原松向书本学管理,向领导求经验,在实践中得结论。管理好班组:一是真感情,要对组员的难处和期盼感同身受;二是真本事,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能够给组员以榜样的引领。
真感情,是对组员真心实意。马原松刚当班组长时,去每个组员家里拜访,了解组员的急难愁盼。谈起组员的情况,他如数家珍:谁家在外地,需要常关怀;谁患有结石,反复犯,安排工作时要适当;谁家条件困难,能搭把手就搭把手……遇到结婚生病等情况,他第一个前去慰问。事儿做到位了,心也就被暖到了。
班组里,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工作便能顺利推进。
真本领,是干出来的,经营出来的。“每一项任务的分配,我都是根据个人水平,留有余量的。”然而,在开始分配任务时,他安排10分钟干完,组员和他叫板,说怎么也得20分钟。马原松二话不说,上手就干,8分钟就干完了。从那之后,10分钟能完成的工作,绝不拖延到15分钟。部装班组也都养成了速战速决的作风,人人也都炼成了实干家。这样的管理模式,增强了班组活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只有不吝传承,才能共同发展,壮大整体实力。”马原松在精益自身专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坚持传帮带。他牵头成立“复杂部件连接装配专业创新工作室”,并以此为阵地开展部装专业技能培训和提升。部装班组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2023年,荣获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评选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荣誉称号。
运用自动化解放劳动力
这些年,部装班组为总装班组“输送”了不少业务骨干。部装班组俨然成了九分厂培养总装人才的“黄埔军校”。
“今年年初又输送了15人,全都是干活好的啊!这心疼劲儿的。但总装更需要他们,对他们个人来说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我绝对支持。”马原松自豪地说。
马原松参与了159厂的自动化课题的研究,总结自动化设备应用过程问题,形成可传播和参考的资料《自动化设备安全使用书》《关键设备常见问题手册》,提升部装班组的自动化技术水平。
如今,自动制孔、自动钻铆,已经在部装班组开始使用,部装生产现场已实现自动钻铆装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