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凉水河的前世今生
  流水潺潺,清新自然。原梓峰 摄

  阳光洒在河上,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原梓峰 摄

  凉水河畔生机盎然。原梓峰 摄

  凉水河沿岸的绿化带郁郁葱葱,与周边的高楼交相辉映。原梓峰 摄

  凉水河位于北京城南部,向东南流经万泉寺、大红门、马驹桥、张家湾入北运河。其原发源于丰台区水头庄,也因源头之水全部来自地下泉水、水温较低而得名。后来,由于莲花河脱离南护城河汇入凉水河,凉水河起点地改为万泉寺铁路桥,莲花池成为凉水河的新发源地。凉水河丰台段自发源地至双庙,全长8.8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东部的河流均属凉水河系,莲花河、丰草河、马草河、旱河、小龙河等及其支流,都汇入凉水河。

  隋朝开凿 哺育南部地区

  人因水而聚,城因水而兴。凉水河自古以来就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水路运输、排水、灌溉等方面为民造福,是哺育北京南部地区人民的河。

  它于隋朝开凿,名永济渠、御河、萧太后护城河,在隋唐时期为主要水路交通运输线。隋朝时,今北京属涿郡,涿郡为兵马粮饷的集结之地,其以显赫的军事地位闻名于世。据《北京市丰台区志》记载:“隋大业四年(608年)正月,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又连接卫河通桑干河,直达蓟城南。”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隋朝皇帝杨广曾坐船过凉水河:“大业七年二月,帝自江都行幸涿郡,御龙舟渡河,入永济渠。夏四月,车驾至涿郡之临朔宫。”到了唐朝,北京名蓟城,仍为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永济渠也是主要水路交通运输线。

  在金代,凉水河为金中都南城墙护城河。金中都南城墙有丰宜门、端礼门、景风门三座城门,门前有石桥。金中都消失后,当地群众将景风门桥俗称大石桥,后来大石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名右安门外关厢桥。1990年,在凉水河北岸,丰宜门和景风门之间出土了金中都水关遗址,即金中都南城出水口,排出城中废水。这是一项重大发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水关基础上建立了辽金城垣博物馆。

  绕“胳膊肘弯”的支流

  历史上,凉水河西铁营段有一支岔向西南流过中顶,进入马草河,在马家堡村东再汇入凉水河主河道。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凉水河“源出右安门外西南凤泉,东流经万泉寺,分为二支,一南经草桥,一北经广恩寺,俱东注永胜桥(今凉水河大红门桥),复合为一”。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御制《凉水河作》咏道:“凉水出凤泉,玉泉各别路。源出京西南,分流东南注。岁久未疏剔,率多成沮洳。漫溢阻道途,往来颇致误。王政之一端,未可置弗顾。迩年治水利,次第修斯处。建闸蓄其微,通渠泻其怒。有节复有宣,遂得成川巨。川傍垦稻田,更赖资稼务。南苑红门外,历览欣始遇。或云似汇乡,宁饰江乡趣。兴农利旅然,永言识其故。”上面所说的“一南经草桥”“分流东南注”就是说的西铁营村北之凉水河支岔。

  不仅如此,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北平四郊详图》显示,在西铁营村北凉水河有一支岔向西南流淌,流经石门村,绕过铁匠营、梆子井、桑园村西,再向东流,在中顶村西向南穿过北宁铁路(北京至辽宁),经草桥石桥流入马草河——这条支流在西铁营一带绕了一个“胳膊肘弯”后,在马家堡村东再汇入凉水河主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政府治理凉水河道时,这条支流被取消。蒋文忠是右安门大石桥村人,曾在南苑公社生产组工作,后调南苑信用社当主任。他家住凉水河旁边,见证了凉水河分岔分流情况。他告诉笔者,1955年治理凉水河时,将金中都南城凉水河调直,并取消了支岔。

  凉水河分岔之事,最初发生在何年?没有查到原始记载,从乾隆皇帝写诗记述起,至1955年取消凉水河分岔存在近二百年。

  明清以来最亮丽的河段

  凉水河大红门段,自明清以来便是最亮丽的河段之一。凉水河南岸有皇家园林大红门,有康熙皇帝修建的永胜石桥;北岸有中顶、南顶和海慧寺庙……庙宇大部分无存,只有中顶庙遗存较多。1937年7月,这里发生了南苑抗日战役,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在大红门壮烈殉国——佟麟阁将军牺牲在河北岸九龙山,赵登禹将军牺牲在河南边黄亭子。

  明清时期著名诗人写有赞颂凉水河的诗。明代诗人邵经邦(今杭州市人)的《游凉水河》诗,写了凉水河一带的湿地景象,夸凉水河似杭州故乡:“凉水河边路,依稀似故乡。野亭穿径窄,溪柳夹川长。隔岸闻新调,回车露浅妆。乘春且随意,莫负碧霞觞。”

  过去:灌溉农田 排放城市废水

  凉水河为灌溉农田、排放城市废水发挥过重要作用。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疏浚凉水河八千余丈(约27公里),并修建桥闸九座,在原有灌溉稻田面积数十顷的基础上,又新辟稻田面积九顷多。南苑公社(南苑乡)于20世纪60年代在凉水河南岸建了右安门、马家堡两座大型扬水站;安装流泵8台,配套电机10台共600千瓦,提水能力每秒5.3立方米;从扬水站往南修三条干渠,长19.52公里,其中铺直径1.2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线14.52公里;灌溉花园、右安门、马家堡、新宫、槐房、南苑六个村农田,灌溉面积一万亩左右。大红门闸位于大红门桥东端,修建了凉水河引水灌渠,灌溉红星公社和南苑公社大红门村10多万亩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些扬水站、引水灌渠已完成历史任务,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水清、岸绿、安全、宜人

  前些年,凉水河成为北京城西南近郊的主要排水河道。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凉水河受到严重污染。

  近些年,凉水河的整治力度加强。1991年至2012年,各级政府三次治理凉水河,共投资3.466亿元,修建了卢沟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以使凉水河变清。经多年治理,今天的凉水河焕然一新。河两岸修了柏油路,实行绿化美化,建了不少小花园,初步实现了“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目标,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近日,笔者到凉水河转了一圈,见到河水清澈见底,有小群野鸭在河中畅游,河岸树木葱葱,紫薇、木槿、月季等木本花卉点缀其间——相比前几年的生态环境有了大的变化。凉水河在大红门与南中轴交会,如同镶嵌在南中轴上的一条银色项链美丽动人。

  水是生存之本,更是文明之源。我们要爱护水源,爱护凉水河,不要往河里倾倒垃圾排放污水,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文/高世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关注
   第06版:京彩灯会
   第07版:宛平史话
   第08版:视觉
凉水河的前世今生
丰台报宛平史话07凉水河的前世今生 2024-11-04 2 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