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元培)西罗园街道常住人口约11.82万,是丰台区常住人口数量最多的街道,老年人口占比26.6%,失能失智、独居、特困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占比更是高达11%,辖区已进入中度至重度老龄化。为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2007年,西罗园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正式落地。目前,街道共有3家养老照料中心(1家已升级改造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14家社区助餐点(含5家社会餐饮企业)。网格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群体织起一张密实的关爱之网,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有温度、有质感的晚年生活。
“一站式”养老
颐养无忧岁月
“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到山顶我想唱歌……”又到“老年学堂”每月“歌友会”的时间,一群头发花白却精神抖擞的老人们,整整齐齐地围坐在长桌前。身着整洁医护制服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耐心地教课。“老年学堂总面积684.37平方米,每天都会开展各种活动,扎染、多肉种植、捞鱼、抢纸条……让每个老年人都能找到精神寄托和慰藉。”西罗园养老照料中心院长于宏介绍道。
在老年学堂的两侧便是托养服务中心,面积为786.05平方米,共有50多个房间,现有100多位机构托养老人入住,这里的老人最年长的97岁,平均年龄也有80多岁。
记者注意到,中心所有房间均配备生活家具、呼吸面罩、紧急呼叫等设备,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澡椅、安全扶手等设施。托养服务中心还配备了30余名护理员,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为老人提供服务。此外,中心还为托养老人接入了小度智慧终端设备,为老人提供智慧照护、信息化健康监测服务,护理员每进行一项服务都要打卡,民政局可以随时监测到开展服务的情况。
“我今年90岁了,在这里已经住了六年了,每天有人准时把饭送到屋里,定时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医护人员随叫随到,我觉得很方便。”唐阿姨高兴地说。
“补给式”养老
让老年人“医食”无忧
在托养服务中心的正对面有一处平房,推开门,一股浓厚的艾灸气息扑鼻而来。原来是社区里的珍珠阿姨来医养服务区进行手诊,“我来这治疗有一段时间了,工作人员每次都特别细心地询问我的情况,根据我的反馈调整治疗方案,身体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我心里很是感激。” 70多岁的珍珠阿姨说道。
医养服务区面积为173.12平方米,配备了康养多功能舱、高潜能仪、共振仪、氢气机等理疗仪器,为社区老人提供中医保健、健康体检等服务。服务区常备AED、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设备和常用急救药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救治情况。不仅如此,养老照料中心还与附近的丰台中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丰台右安门医院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定期邀请医生、专家学者到中心开展免费义诊、健康养生讲座等公益活动。
除了在医疗、住宿上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在“吃”上西罗园社区也是下足了功夫。社区里的老年餐厅成为老人们每天的“打卡”之地,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炒青菜……餐台前摆满了各式各样12种菜系。“老年餐厅提供一日三餐,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食谱,荤素搭配,让老年人吃得开心、吃得满足。”于宏说道。老年餐厅面积共有226.62平方米,空间宽敞明亮,餐厅内摆了50张桌子,可同时容纳百余人进餐。
智慧化养老
让“治理”更“智理”
西罗园街道按照“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全新工作思路,推出区域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掌上“易点通”是西罗园街道开发的一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小程序,有卫生清洁、上门理发、健康指导等特色服务,同时还具备不同的登录模式。长者只需轻点 “老人端”,无论是预订上门的康复护理、家政清洁,还是日常采买、订餐等生活服务,操作都极为简单。子女们则可通过 “亲属端”,远程为父母下单所需服务项目,实时关注订单进度与服务反馈。一旦下单成功,服务人员便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上门服务。街道志愿者每周通过小程序“志愿者端”开展线上视频探访服务,对老人进行问候,记录需求,帮助独居、空巢、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解决居家养老实际问题。
西罗园街道为辖区内的196户独居、空巢老人家中安装门磁设备。智能门磁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门的开关状态并及时反馈老人的出入情况,并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相联,发生异常状态时,后台可实时反馈,通知工作人员紧急上门。
街道还为老年人设置了SOS报警器、跌倒报警器和无线智能呼叫器,若老人在家中遇到煤气泄漏、火情等紧急情况时可按下SOS进行一键报警;老人跌倒或久坐不起,跌倒报警器指示灯变红,并向平台进行预警;无线智能呼叫器方便老人随身携带,清晰的一键式按钮设计让助餐、家政等服务“一键到家”。
近年来,丰台区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9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已备案运营养老机构51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1家,养老家庭照护床位860张。预计今年将完成11个区域街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培育养老助餐点228个,实现26个街镇全覆盖,服务超过329个社区(村)。西罗园街道养老联合体是养老工程体系中一个有力的缩影,未来,丰台区还将持续打造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统筹作用,调动区域养老服务单位的资源,将专业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让幸福养老在家门口“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