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北京市委委员、中共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做客央视频访谈节目《“冠”察两会》栏目,就用好货币政策“活水”,超大特大城市如何推进城中村改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地方都是低矮的小平房,有的是几代人住在一起,活动空间狭小,群众的住房需要得到保障和改善。王少峰表示,丰台区最大的区情是城乡接合部,以往,想要通过财政资金、政府举债等措施解决大面积城中村改造中群众住房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通过政策性银行给予基础贷款支持以及与商业银行合作,放大资金盘,就能够解决这些难题。
如今,一个新的政策出台以后,可以把一些审批环节,根据法定的程序,移交给区级政府来执行。王少峰表示,我们城中村立项的审批就是由我们区级政府去执行,去年是七个项目,今年是两个项目,一共九个项目,涉及两万多群众,资金盘达到一千多亿。
区委、区政府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改造中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安全问题。王少峰表示,要利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滩“活水”。目前,我们融资的成本较低,周期长,这是我们的机遇,要通过市场化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好群众的生活住房。例如,定向安置房的建设,三年是建成,五年也是建成,建设的时间越快,用的时间越短,资金用得就越好。在定向安置房的选择上,我们尽可能地选择居住条件比较好的净地,确定下来以后就可以进场施工。
在算民生账的同时,也要算好经济账。王少峰表示,今年,纳入第一批的七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定向安置房将全面开工,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住房建成,两万多群众的住房问题将得以解决。对于这个城中村改造来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注入的活水,让过去城市化进程、城中村改造受方方面面限制得不到解决的难题一下子“活”了起来。
王少峰表示,群众回迁以后,手中可能还有一些闲置的房子,可以让村里的企业把闲置的房子趸租回来,作为人才公寓和园区进行对接,这将实现既能让回迁安置的群众拥有一定的收入,又能让来京工作的年轻人有合适的房子居住,形成一个产城融合的职住平衡互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