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悠)方庄街道的芳城园一区第一社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承载着无数居民的回忆与生活。然而,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了它的身躯,社区内基础设施历经数十载风雨,不同程度的老化与破损逐渐显现。
社区4号楼南侧通道,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进出口,却因底商占道经营,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将通道挤得愈发狭窄,再加上自行车乱停乱放,杂乱无章地占据着有限空间,居民们每天进出都得小心翼翼、侧身而行,稍不留意就会发生碰撞。居民们反映强烈,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方庄街道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序推进,芳城园一区第一社区积极响应,将目光聚焦到“楼门微更新”项目上,决心以此为突破口,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社区党委深知,这是一场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攻坚战”,必须充分倾听居民的声音。于是,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组织多场居民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与建议,最终选定4号楼作为试点,开启楼门微更新的探索之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搭好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一方面,积极协调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底商占道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耐心地与商户沟通,讲解相关法规政策,争取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另一方面,联合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清理乱停乱放的自行车,规划停车区域。同时,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引导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居民的期望。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施工,楼门微更新项目圆满收官,4号楼楼门内外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后通道的违建被顺利拆除,原本坑洼不平的地面进行了硬化处理,变得平坦整洁;新建的车棚整齐有序,为居民的爱车提供了温暖的“家”;楼门内墙面重新粉刷,洁白一新,陈旧的气息一扫而光;崭新的门禁系统安装到位,为居民的安全保驾护航;更新后的楼门便民宣传栏内容丰富,成为传播信息、弘扬文明的重要窗口;新添的楼层标识清晰醒目,方便居民快速找到自己的家。
未来,方庄街道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社区“小微空间”的潜力,用更多的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