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拂,新绿吐露,永定河畔的丰台大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原住民”。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森林湿地间已悄然上演“鸟界达人秀”——白鹭在水面划出芭蕾弧线,戴胜顶着凤冠巡游林间,柳莺在枝头开起春日演唱会。这份跃动的生态答卷,被丰台人细心装订成册。近日,一份“观鸟导航地图”新鲜出炉,覆盖全区各大观鸟点位,手把手教您如何与鸟儿来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不管是骨灰级“老法师”还是观鸟“小白”,只需指尖轻点,就能解码丰台的生态密码,聆听城市绿色心跳。
何必跋山涉水?家门口就有“鸟圈顶流”!莲花池公园是“都市鸟岛”,苍鹭与晨练者共享一方碧水;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化身“候鸟驿站”,迁徙大军在此整顿羽翼;园博园的樱花林里暗藏“鸟类食堂”,绿堤公园的芦苇荡则是天然的育婴房。每个清晨黄昏,这里都在上演着“鸟与城”的共生故事。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当上百种野生鸟类用翅膀为丰台投票,当城市天际线与候鸟迁徙路线浪漫重叠,这座千年之城正以“推窗见绿、出门遇鸟”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自然笔记》。还等什么?带上这份地图,出发!
永定河湿地
绿堤郊野公园(永定河东岸)
公园特点
绿堤公园位于永定河畔,依偎着北京“母亲河”的清波荡漾,宛平湖畔,绿树成荫,芦苇葱茏,水鸟不时振翅,划破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公园,也被誉为北京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观测鸟类
已监测鸟类17目45科1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是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分别为疣鼻天鹅、鸿雁、斑头秋沙鸭、白琵鹭、黑翅鸢、雀鹰、白腹鹞、白尾鹞、大鵟、普通鵟、红隼、红脚隼、燕隼、云雀、蒙古百灵、震旦鸦雀、蓝喉歌鸲、赤腹鹰、红胁绣眼鸟。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49种,如大白鹭、大麻鳽、黑卷尾、普通雨燕、罗纹鸭等。
观鸟时间:全年
园博园(永定河西岸)
公园特点
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占地面积约267公顷,园博湖占地246公顷,是一个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功能湿地的芦苇荡和北边的森林、草地、灌丛等丰富的生态系统,为鸟类的栖息与繁衍创造了绝佳条件。
观测鸟类
北京园博园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多达上百种,涵盖了雀形目、雁形目、鹳形目等多个目,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纵纹腹小鸮、震旦鸦雀,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小鸊鷉、普通鸬鹚、大斑啄木鸟、黄腰柳莺、银喉长尾山雀、乌鸫等。
观鸟时间:春、秋、冬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特点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集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自然胜地。公园占地面积200公顷,森林覆盖率极高,山峦起伏,沟谷幽深,为各类生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日繁花似锦,夏日绿树成荫,秋日红叶漫山,冬日银装素裹,而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观鸟魅力。
观测鸟类
公园里鸟类共10目27科54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鸿雁、小天鹅、红隼、云雀;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有21种,分别为灰雁、四声杜鹃、大杜鹃、戴胜、星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黑枕黄鹂、黑卷尾、红嘴蓝鹊、家燕、金腰燕、银喉长尾山雀、黄腰柳莺、山噪鹛、棕头鸦雀、乌鸫、燕雀、金翅雀、小鹀、黄喉鹀。
观鸟时间:全年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公园特点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是北京南中轴和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中轴上一片大型城市生态绿肺。区园林绿化局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丰台区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2—2035年)》,着力优化首都生态格局,挖掘与传扬南苑历史文化特色,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以湿地为底、森林为体,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集聚的生态空间、距中心城区最近的观鸟胜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公园绿地、南苑自然野趣风貌的示范园区。
观测鸟类
已记录野生鸟类资源17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黄胸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凤头蜂鹰、鹊鹞、雀鹰、红隼、大鵟、苍鹰、鸿雁、鸳鸯、普通鵟、燕隼、红喉歌鸲、蓝喉歌鸲、黑翅鸢、赤腹鹰、白腹鹞、花脸鸭、红胁绣眼鸟、日本松雀鹰、细纹苇莺、云雀、白尾鹞、短耳鸮、震旦鸦雀)。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39种,为金眶鸻、白眉鸭、小鸊鷉、凤头鸊鷉、牛背鹭、黑枕黄鹂、黑卷尾、红尾伯劳、黄腹山雀、东方大苇莺、黑眉苇莺、银喉长尾山雀、棕头鸦雀、暗绿绣眼鸟等。
观鸟时间:春、夏、秋
莲花池公园
公园特点
莲花池水系曾是北京城历史上尤为重要的水源,与北京城的形成与演化息息相关,也就有了“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莲花池公园以其广阔的水域为特色,波光潋滟的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边的绿树繁花,是春日观鸟的绝佳去处。公园内植被丰富多样,除了大片的莲花在夏季绽放出娇艳的花朵,还有春日的樱花、西府海棠、芍药、牡丹等,缤纷绚烂,国色天香。各类乔木、灌木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栖息与觅食场所。
观测鸟类
已监测鸟类11目21科41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5种,分别为鸿雁、小天鹅、鸳鸯、斑头秋沙鸭、红喉歌鸲。莲花池公园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20种,分别为赤麻鸭、普通雨燕、普通翠鸟、戴胜、星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黄腹山雀、家燕、金腰燕、银喉长尾山雀、棕头鸦雀、乌鸫、罗纹鸭、白眉鸭、小鸊鷉、燕雀、锡嘴雀、黑尾蜡嘴雀、金翅雀。
观鸟季节:春、秋
丰台这些国保都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国家一级保护
黄胸鹀(雀形目 雀科 鹀属)
形态特征:雄鸟额、头顶、颏、喉黑色;头顶和上体栗色或栗红色;尾黑褐色,外侧两对尾羽具长的楔状白斑;两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横带和一宽的白色翅斑;下体鲜黄色,胸有一深栗色横带。雌鸟上体棕褐色或黄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纵纹;腰和尾上覆羽栗红色,两翅和尾上覆羽黑褐色,中覆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两道淡色翅斑;眉纹皮黄白色;下体淡黄色,胸无横带,两胁具栗褐色纵纹。
发现地点: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国家二级保护
雀鹰(鹰形目 鹰科 鹰属)
重要识别特征:尾羽显长,脸颊红褐色。
形态特征:中小型猛禽(30—40cm);雄鸟头背部青灰色,脸颊红褐色,胸部具有红褐色横纹;雌鸟背部灰褐色,下体白色具有灰色横纹;未成鸟胸前纹路混乱,喉部密布细碎纵纹;嘴角质色,虹膜艳黄色,脚黄色。
发现地点:天元公园。
红隼(隼形目 隼科 隼属)
重要识别特征:小型隼,上体赤褐色而具黑色横斑。
形态特征:小型猛禽(31—38cm);雄鸟头部和颈背灰色,具鬓纹,翅尖黑色,下体皮黄色而具黑色纵纹,尾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雌鸟上体均匀褐色;喙灰色,端部发黑,具有黄色蜡膜,虹膜褐色,脚黄色。
发现地点: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燕隼(隼形目 隼科 隼属)
重要识别特征:有明显头盔,鬓纹明显,臀部泛红,无翼指。
形态特征:小型猛禽(29—35cm);与红脚隼雌鸟较为相似,上体黑色,下体白色,但有黑色条纹,下腹部至尾下覆羽泛红;头部色黑,头盔明显,具有明显鬓纹;喙灰色,具黄色蜡膜,虹膜褐色,脚黄色。
发现地点:太平岭、万丰公园。
游隼(隼形目 隼科 隼属)
重要识别特征:头部具有明显黑色头盔,体型较大,无翼指。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猛禽(41—50cm);头顶全黑色,具明显头盔,眼圈黄色,上体深灰色具有黑色横斑,喉部及胸部白色,腹部、翅下覆羽和尾下覆羽有黑色斑纹,有些亚种身体略有泛红。喙灰色,具黄色蜡膜,虹膜黑色,脚黄色。
发现地点:青龙湖公园。
画眉(雀形目 噪鹛科 噪鹛属)
重要识别特征:通体棕褐色,眼周有醒目白色眼环和眉纹。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21—24cm);体羽整体呈棕褐色,眼圈和眉纹白色,腹部带灰色。喙黄色,虹膜褐色,脚黄褐色。
生态习性:鸣禽;栖息于低海拔地区的灌丛、开阔林地、竹林、芦苇地、较高的草地、花园等;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吃植物种子、果实等食物。
发现地点:北京园博园。
观鸟背后的故事
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丰台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多措并举,悉心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打造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
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体系
区委区政府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加以统筹谋划,出台《丰台区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系统科学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集成、执法监管联动、保护成果共享。
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底
丰台区坚持以“九法”绘“八景”,“五向”塑“花城”,加快“花园城市”建设,增加生态系统连通性,不断拓宽绿色空间。
以宜居性指标“绿视率”提升为导向,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绿道、碧道、秀道“三道”工程建设,贯通“两园一河”区域滨水空间,打造“金角银边”“花园社区”,加快构建触手可及、类型多样、功能复合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打造“丰宜福台·锦绣花城”新名片。
同时,依托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林长制、河长制“两长合一”等重点工作保障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野生动物现身、安家、繁衍提供坚实基础。
持续监测 动态评估保护成效
持续性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对野生大型真菌、鸟类、良好生态环境指示物种蝴蝶进行监测与评估,共鉴定出124种大型真菌,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发现4种新物种蝴蝶,分别为东方燕灰蝶、闪紫燕灰蝶、橙灰蝶和丝带凤蝶。
丰台区的生境环境越来越好,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之都的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动植物超千种,天上有“鸟中熊猫”震旦鸦雀,水中有清洁指示物种宽鳍鱲、马口鱼,林中有保护物种矮鹿、豹猫。
强力推进南苑森林湿地公园3307亩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已经成为北京中轴线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超大型蓝绿空间。
科普宣传 凝聚保护共识
利用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开展相关科普宣传活动,在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双微平台开设“神奇生物在丰台”专栏,开展“我身边的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发布首批4条研学路线。
开展“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主题宣传活动,推进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带动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丰台样板”。
众多“国保”成常客
南森已监测记录野生鸟类117种
黄胸鹀、雀鹰、红隼、大鵟、苍鹰……截至2024年11月,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已经监测记录野生鸟类117种,包括15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它们已经成为南森的常客。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是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中轴上一片大型城市生态绿肺,正在打造生物多样性示范区。丰台区坚持以湿地为底、森林为体,在南森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集聚的生态空间、距中心城区最近的观鸟胜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公园绿地、南苑自然野趣风貌的示范园区。
2024年,南森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首都生物多样性研究院总院挂牌,标志着南森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从常规的园林景观的打造向科学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向转变。通过高校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技术支持,南森在专业的园林景观布局、科学的动植物保护、完善的生态体系打造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打造生物多样性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中,截至2024年11月底,南森已记录到野生鸟类资源117种,其中2024年新增发现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胸鹀,历年来共观测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包括雀鹰、红隼、大鵟、苍鹰、鸿雁、鸳鸯、普通鵟、燕隼、红喉歌鸲、黑翅鸢、赤腹鹰、白腹鹞、花脸鸭、红胁绣眼鸟。
“2021年我们记录到的鸟类仅81种,近4年来连续递增,增加了44%。记录到野生植物资源116种,新增湿生野生植物20余种,湿地生态环境日趋完善。”南森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南森将在已经开放4000余亩的基础上加大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力度,增加900余亩蓝绿空间,用专业的生态环境科学理论指引园区的规划设计,合理地布局各类生物空间,并将针对不同生态环境设计多条研学线路,在打造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设计学科教育的实景教学场景,让更多人走进南森,感受生物多样性。
(供稿/区园林绿化局 区生态环境局 文/记者 原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