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瑶)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丰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与服务模式双轮驱动,推出三大智能化改革举措,实现不动产登记服务效率与质量“双飞跃”,打造惠企利民服务“极速达”新标杆。
智能审核:AI技术筑牢“双保险”防线
面对年均十几万件且类型复杂的登记业务压力,丰台区率先引入AI智能辅助审核系统,构建“智能筛查+人工复核”双重审核机制。
那么在不动产登记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又是怎么运用科技赋能的呢?“过去人工审核一份抵押合同需要逐页核对姓名、证件号和期限等信息,现在只需3秒钟就能完成20项要素核验。”一名登记人员对业务全流程进行了演示,“我们通过OCR识别、大数据比对等技术,系统可自动核验申请人身份信息、抵押合同等关键要素,实现身份信息自动比对、材料要件智能筛查,对存疑信息即时标注并推送人工复核。”
数据显示,该系统的使用缩短了多个环节的审核时间,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材料审核效率提升2倍以上,与人工审核形成“双保险”机制,减少人工检查的疏漏,有效防范错误登记风险。
“智能系统不是替代人工,而是让专业力量聚焦关键风险点。”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AI将审核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现在线上业务每位审核员每天能多处理20%。目前,线上业务日均处理量将近300件,企业群众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
流程再造:全链条“接力式”审批
走进丰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后台办公区,初审员常晨如在系统中提交了一笔二手房买卖业务,几乎同一时间,复审员曹璇的系统上便弹出提示。“现在就像击鼓传花的‘精准接力’,我这边刚点提交,复核界面就会同步亮起。”常晨如指着屏幕说。
针对线上登记业务办理时间长,流程衔接不畅等问题,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性地采取审核人员“一对一”协同工作机制,组成多个固定服务小组,初审人员提交业务后,复审人员可立即开展审批登簿工作,实现全流程无缝衔接。
正在自助机领取证书的某房产经纪公司经办人刘先生感慨道:“之前最怕网办业务‘卡’在某个环节,现在随时能在网上查看办理进度。这种‘与企业群众共奔跑’的服务意识,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营商环境的优化。”
让“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腿”,用审批“接力棒”跑出利民“加速度”。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力办理能够进一步压缩业务办理时限,有效防止业务积压,确保每笔业务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
精准服务:企业专享“零等待”通道
走进丰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以往排长队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窗口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快速操作,办事企业群众按照预约时段到达,减少等待时间。针对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丰台区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可享受优先受理、优先审核、快速办结等专属服务,大幅缩短企业登记办理时间。
上午9点,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经办人张女士带着一摞材料匆匆赶来:“我要办理一个企业抵押登记业务,今天必须完成抵押手续,否则影响后续放款。”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审核人员迅速登簿,不到20分钟权利人就拿到了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
这一高效场景的背后,是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企业量身打造的“零等待”通道。此外,中心还为企业提供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确保企业能够随时、快速完成不动产登记,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取号、受理、审核到领证全程都很顺畅,连容缺的材料都可以事后补齐,完全没耽误事!”张女士指着手中还带着打印余温的证书感慨道。
未来,丰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继续秉持创新高效、惠企利民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流程再造与技术赋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