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园博园 废墟上诞生的园中之园
两山论在丰台的生动实践

  北京园博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西岸,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园区占地面积513公顷,是一座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

  见证 生态环境巨大变迁

  北京园博园园区布局为“一轴、两点、五园”,“一轴”即园博轴,是贯穿主展区的景观轴线。“两点”即永定塔和锦绣谷。“五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共有展园69个。

  2013年4月2日,开园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北京园博园,参加植树。栽树苗、培新土、堆围堰、浇透水,总书记接连种下一棵银杏、一棵白皮松、一棵西府海棠、一棵榆叶梅和一棵碧桃树。一边种树,总书记一边和周围的人亲切交流。“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总书记谆谆教导和亲切的话语,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

  总书记亲手栽下的树苗,在北京园博园扎根生长已是第十个年头,昔日的幼树枝叶日益繁茂,白皮松长了一截个儿,银杏亭亭玉立,榆叶梅含苞待放,充满蓬勃生机。一年又一年,北京园博园从一片新林变成远近闻名的城市休闲公园,总书记亲手栽下的树苗,在茁壮成长中,见证了永定河西岸这片热土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迁。

  经过近十年的精心呵护,北京园博园植被更加茂盛,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白鹭、野鸡、野鸭在碧水蓝天下或嬉戏打闹或潜水捕食;湿地公园内,睡莲和芦苇等水生植物随秋风摇曳,近处,青蛙趴在莲叶上伺机而动,远处,百鸟在芦苇荡上飞翔,万类霜天竞自由,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盛景。

  美景 连接过去与未来

  从3号门进入北京园博园,眼前一片开阔,是一个足有几千平方米的大广场,这里是举办大型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穿过广场,首先看到的是银杏大道,也就是园区布局“一轴、两点、五园”中的一轴。

  锦锈谷是一个下沉式花园,谷底是清澈的湖面,有几只野鸭正在游弋觅食。锦锈谷植被郁郁葱葱,景色层林叠翠,花瀑、花岛错落有致,红的、绿的、黄的、紫的等各种树木花草,争奇斗艳,绚丽夺目。锦锈谷的上方京广高铁一桥飞架南北,不时穿过飞驰的“复兴号”,给宁静的锦锈谷带来了时代动感。锦锈谷的东南侧,就是园区布局“一轴、两点、五园”中的五园之一湿地公园。秋高气爽,湿地公园芦苇荡一望无垠,微风过处,轻盈的芦花飘飘洒洒,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漫天飞舞;在微风的拨动下,芦苇荡发出曼妙的音符,沁人心脾。芦苇足有2米多高,不时有成双成对的鸟儿飞出。看惯了熙来攘往的北京城,突然置身其中,犹如隔世,久别重逢,收获的是满满的乡愁。锦锈谷往东,穿过平直宽阔的河堤路就是永定河丰台段的园博湖。入秋以来,开始生态补水,800公里长的永定河流动起来了,园博湖喝满了水,湖面宽阔,碧波荡漾,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据路边导游图介绍,锦锈谷、湿地公园和园博湖的前身是一片垃圾场、乱荒滩和大大小小的砂石坑。十年前,这里还是生态重灾区,是丰台区乃至北京市的难言之痛,是被世人遗忘的角落,这里一直流传着一句民谚:晴天一片沙,有风地搬家。夏天蚊蝇乱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冬天飞沙走石,晴天一身灰,雪天一身泥,生存生活环境非常恶劣。

  前世 永定河上的一道伤疤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流经内蒙古、河北,自北京西北方向一路向南,由石景山流入丰台。永定河丰台段长14.3公里,将丰台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这里曾经也水流湍急,每到雨季,波涛澎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也因为经济社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工农业用水剧增,加之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水体污染严重,永定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出现了断流。没有上游来水,永定河丰台段河床逐渐干涸,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丰台永定河西沿岸的长辛店地区,是北京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聚集了大量工业企业。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上世纪90年代,企业开始转产关闭,闲置了大量厂房。时间一长,无人管理,有些人就在这些厂区内开始烧石灰、打石板、烧砖窑,在干涸的永定河床上挖掘沙石用料,堆放建筑垃圾。由于监管滞后,周边地区的生活和建筑垃圾也开始无序向这里倾倒,日积月累,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高峰时期,这里曾聚集了2000多名外来拾荒者,甚至形成了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不仅环境恶劣,而且社会治安隐患也很大,虽然多次整治,但因治标未治本,多年来一直未能彻底治好这个伤疤。

  契机 抓住城南行动计划机遇

  2009年3月,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区人大开始就北京园博会选址与河西地区发展展开调研。初期曾考虑将北宫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地区作为园博会会址,这种方案虽然能够节省大量资金投入,也能减少建设规模和建设难度,但是难以发挥通过举办园博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举办园博会的目的应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要以会兴业、以会惠民,通过会展加速推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无疑,这种选址,会让河西地区失去一次改天换地的发展机遇。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区委区政府主动接受挑战,为自己创造机遇,选取了长辛店这片满目疮痍的荒地,并提出了申办宣传口号:园林城市、美丽家园,要化腐朽为神奇,把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办成一届突出生态发展理念的园博会,成功打造中国城市生态修复的范本。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2009年,北京园博会正如火如荼申办时,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即“城南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计划在3年内投入2900亿元人民币,解决南部地区的发展基础问题,将北京城南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门户通道。“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如春风送暖,恰逢其时,给北京园博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强大资金支撑,河西地区强势崛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涅槃 在废墟中浴火重生

  人间正道是沧桑。北京园博会开创了历史先河,首次选址在砂石坑垃圾场上,把现代科技融入到自然环境中,通过生态修复,化腐朽为神奇,在城中建起一片绿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北京园博园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重灾区变成了生态涵养区。

  锦绣谷,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60米,深20米,原为永定河河床的一部分,因乱采砂石,形成了一个大砂坑,后来因违规向里倾倒垃圾,又成了垃圾坑。北京园博会申报时,这里已是一个面积为10公顷、深达30米的巨大砂石垃圾坑。

  北京园博园在建设中因地制宜、借势而为,巧夺天工,把这个砂石垃圾坑改造成一个下沉式景观花园。

  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约37.5公顷,设计净水能力10万立方米/天,2011年10月开工,2013年5月竣工,原是一个深达23米的砂石垃圾回填坑。北京园博园以复合垂直流为主要工艺,以再生水净化为核心功能,建成复合型人工湿地生态公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功能性潜流型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采用先进的水体净化技术,净化能力强大,每天能将8万立方米的近Ⅳ类再生水,转化为Ⅲ类地表水标准的净水。这些净水根据需要或输入园博湖,或作为园区其他区域市政、景观用水。在雨季,从园区排出的雨水经过湿地的净化,再进入园博湖,最终汇入永定河水系之中。园博湖的水还可以通过循环管线进入湿地再净化。湿地公园成为了北京园博园与外界之间的双向“水资源过滤器”。

  在湿地公园里,种植了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30余种,水生植物30余种,并放养有多种鱼类和水生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这些生物充分发挥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北京园博园绿化面积348公顷,水面和湿地150公顷,每年可吸收烟尘10万吨,可释放氧气9万吨,PM2.5同比下降60%以上。如今园区里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天蓝、地绿、水清,为首都百姓又增添了一个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发展 一座公园富一方百姓

  北京园博园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这片城市中的绿洲,有花有草,有山有水,听得到鸟鸣,看得见鱼跃,望得见乡愁,加之便捷快速的公路和轨道交通,让这一方城中乐土招来了大批旅游者前来休闲观光,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前来周边地区安家落户。站在园区3号门门口,眼前是宽阔的园博大道,双向8车道车水马龙,远处忙碌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一派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园博会的聚合效应,提升了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西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远通越洋等房地产业先后开工建设,带动刺激了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如新建综合商业楼和如家快捷酒店等,百业兴旺,生态效益开始显现,从2014年开始园区周边地区GDP同比年均增长超过5%,最高达到10.1%。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也大大提升了区域医疗和教育等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如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实现产城共融,其中,22万平方米为住宅楼,33万平方米为商业配套,并配套建设一流医疗与教育等服务机构。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百姓收入,区域民生福祉得到有效改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如,2021年,东河沿村仅集体房屋租赁收入就达到了665万元,村民年均收入从2014年的17383元增长至2020年的25476元;张郭庄村集体房屋租赁年收入289.7万元,村民年均收入从2014年的14892元增长至2020年的29403元。北京园博园所在地、现在的北宫镇农民人均所得由2014年的16891元增长至2020年的27460元,增长62.6%。

  未来 为区域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近年来,鸟类爱好者在北京园博园湿地多次发现震旦鸦雀。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测评师”,目前数量非常稀少,被列入频危物种。动物是诚实的,它们也遵循“择良木而栖”。震旦鸦雀的频繁出现,也说明一个事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过多年的精心守护,北京园博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有了质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座公园富了一方百姓。北京园博园,这片城中绿洲,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聚宝盆,良好生态环境发挥了虹吸效应,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造福于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北京园博园由“垃圾坑”变“聚宝盆”的创造性实践,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和彰显。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北京园博园不断厚植的绿色家底,为丰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中心地区,美丽丰台指日可待。

  刘四建/文  原梓峰/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汇集起磅礴力量 打赢防控阻击战
   第03版:汇集起磅礴力量 打赢防控阻击战
   第04版:生态
北京园博园 废墟上诞生的园中之园
丰台报生态04北京园博园 废墟上诞生的园中之园 2022-11-25 2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