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娜)近日,记者从丰台区科信局获悉,202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以下简称“丰台轨道交通联合基金”)共接收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32家单位提交的116项项目申请。经专家评审,资助项目27项,资助总金额1222.8万元。据悉,该基金自2019年设立以来,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和可靠性等方向,已累计资助项目103项,资助总金额4384.6万元,其中部分项目成果已在北京燕房线、北京地铁10号线等转化应用。
2022年,丰台轨道交通联合基金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化和可靠性等领域,布局“城轨列车高精度定位”“虚拟编组故障感知与容错”和“光伏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等17个方向。资助的重点项目凝聚了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优秀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流动空间绿色低碳等级评价、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线网客流车流耦合仿真效率优化、光伏接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潮流优化及稳定性机理”等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资助的前沿项目围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列车在途障碍物检测关键技术、面向地铁乘客轨迹信息处理的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等领域进行前沿探索,有望为轨道交通相关领域研究及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
丰台轨道交通联合基金自2019年设立以来,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和可靠性等方向,已累计资助项目103项,资助总金额4384.6万元。该基金首期合作方为市基金、丰台区政府及交控科技等区内企业,合作期限为5年(2019年-2023年)。每年资金总额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丰台区政府出资不少于500万元,区内企业出资不少于300万元,市基金出资不少于200万元。根据丰台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每年研讨确立基金支持的重点领域。
丰台区科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丰台轨道交通基金的设立有利于提前发现未来科技方向,加快产生具有引领性、带动性颠覆性原创技术,推动丰台区轨道交通行业的原始创新;有助于吸引全市高校院所科研人才开展轨道交通行业的前沿研究,增强丰台区轨道交通行业科技人才的储备;有效推动科研人员从过去在前沿热点中找课题,转变为在企业技术难题中找方向;助力从源头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探索一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技术研发无缝衔接的科技成果培育、转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