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是工作场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职业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生产性噪声源类型复杂多样,复杂噪声已成为最常见的噪声类型,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无处不在。
复杂噪声的特点及来源
稳态噪声比较容易理解,如纺织业工作场所中,声级分布较均匀,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复杂噪声由稳态噪声背景上叠加瞬态高能量的脉冲性噪声组成,是除稳态噪声类型以外所有噪声类型的总和,包含典型的脉冲噪声。
生产性复杂噪声源主要来自于工厂中各种机械设备,如运转中的空压机、鼓风机、内燃机、电锯、电机、风铲、刨床、球磨机、冲床等设备。
复杂噪声的危害
复杂噪声的最主要危害就是引起人的听力损失。早期表现为对高频声听力下降,而对语言交谈并没有明显影响。
如果继续发展,则进一步导致低频听力下降,最终引起不可逆的噪声聋损伤。
听力损失得不到治疗,会影响与人的沟通,进而可能遭受排斥、孤立甚至歧视。因此,对于听力损失的治疗尤为重要。
听力损失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但目前关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临床上通过药物治疗、助听器等方法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预防措施
认清噪声的来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才是保护听力的根本。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定并严格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控制声源。包括改进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结构,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以降低声源的发射功率;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设施控制声源。控制传声途径。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建立隔声屏障,应用吸声材料和吸附结构,合理布局。做好日常监测,设置85dB(A)的限值,发现作业环境中噪声超过限值时及时解决。加强个体防护用品应用,配置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合理安排作息,降低在高噪声区域的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