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史莉)飞线要“剪”,充电桩更要“建”!近日,南苑街道在237号院、238号院东西两侧,共安装充电柜5组40个、充电桩2组20个,进一步满足了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
响应呼声解难题
南苑街道辖区老旧小区、平房区较多,空间配套不足,而电动自行车使用率又高,充电不规范情况时有发生。翠海明苑社区南苑西路237号院、238号院变电站宿舍属于典型的老旧平房区,过道等公共空间狭窄,电动车充电难问题日益凸显,居民对安装电动车集中充电装置,解决充电“老大难”十分迫切。
居民的呼声就是哨声。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充电需求,消除居民入户充电、乱拉乱接电线等消防安全隐患,加快集中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街道组织翠海明苑社区党委、物业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就疏堵结合解决变电站宿舍平房大院“充电难”进行商议,并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需求。最终,街道在237号院、238号院东西两侧,共安装充电柜5组40个、充电桩2组20个,社区党委利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加装防雨棚、配备灭火弹等,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进一步满足了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
精确选址巧布局
社区党委、物业与第三方公司通过实地查看,充分考虑老旧平房大院可用空间有限这一情况,想方设法寻找好位置,在不影响居民通行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见缝插针”安装充电桩和充电柜,切实解决居民充电难问题。
“安装充电桩和充电柜的位置,前身是一块闲置空地,时间久了,停放‘僵尸车’、乱堆乱放的现象就产生了,前期社区联合物业进行了集中清理,为安装充电装置‘让位’。”翠海明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在南苑街道翠海明苑社区南苑西路237号院、238号院变电站宿舍平房大院的东西两侧,新添了充电柜和充电桩。占地约100平方米的充电桩区域,周边通过安装6个“U”形隔离桩设置了安全范围,内部配备了8个灭火弹。新安装的智能充电装置便捷实用,不仅具备扫码充电、充满自停、自动检测等安全保障功能,还实现了集中充电、方便管理。
组团上岗保安全
“现在家门口装上了充电桩,操作简单、充电速度快,安全性也有了保障,我们这些车主再也不用为充电焦虑了。”居民张宝立说道。
据介绍,南苑街道翠海明苑社区党委充分发动“物业-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三方力量,持续聚焦后续停车秩序维护、充电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关键节点,加大巡查劝导力度,引导居民共同维护家园环境,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倾听民心,尊重民意,是充电桩这“桩”好事成功落地的关键。南苑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辖区难点、堵点,形成治理合力,真抓实干强服务,真正回应民“心”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