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曲栏)右安门街道在“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战略契机下,加快推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街道深挖辖区资源禀赋,以破解制约辖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建设活力地标,打造右安门发展的新名片。重视民生,为城市更新注入生态绿色、智慧科技的新基因,以文体产业和文化事业为牵引,为辖区居民打造文化精神栖息地。
经过多年努力,右安门街道经济稳中有进,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环境品质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今年以来,右安门街道已实现财政收入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增速排名全区第三。
深挖空间资源禀赋
打造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右安门街道位于丰台区中东部,辖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北京南站坐落辖区,驱车一刻钟即可前往北京西站和丰台火车站,形成“三站联动”的高效交通圈。目前辖区共有企业3100余家,其中高新企业15家,有9栋较为成熟的商务楼宇,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产业空间19万平方米,包括今年刚刚入市招商的二环边南站旁的京印国际中心,以及另外在建的3栋楼宇。
右安门街道深挖辖区空间资源禀赋,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精心谋划、推动发展,形成“一体五翼”发展布局,聚焦东部TOD、中部智能制造、西部楼宇经济、北部医养健康、南部文创中心的五大功能片区,一体化推进整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辖区东部,充分利用北京南站在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在产业定位和功能设计中充分考虑“站城融合”因素,以建设“城际城市人文商务综合体”为目标,借助周边京印国际及侨园饭店更新改造项目,打造高端商务和精品商业空间,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不断增强南站周边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在辖区中部,着力破除产业园区“吃瓦片”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托京仪敬业产业园和第三街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丰台园)建设,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业,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同时,通过“园区+基金”模式,不断培育办公与融资支持于一体的中小微数字企业孵化器。加速形成助推数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实现传统产业园区数字化、智造化转型,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在辖区西部,聚焦金融、科技、商务、高精尖等领域,凭借佑安国际、新时代、昆仑中心、西铁营万达、华商科技等楼宇资源,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带动作用,引进华润置地投资有限公司、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旗下公司陆续进驻辖区,持续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智慧+运动”的时尚话题引入街区设计,汇聚片区网红聚集效应的强大合力,加快建设集绿色消费、文化运动高度融合的高品质活力中心。
在辖区北部,依托辖区丰富的医疗资源和科研优势,坚持创新引领、抢抓发展机遇,推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及辖区各医疗机构在生物医药、康养结合等领域深入合作;结合右安门街道丰富的养老资源,规划建设智慧康养示范基地,持续为科研团队在专利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丰富的城市应用场景,推动打造独具优势的大健康创新示范平台。
在辖区南部,通过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建设,汇集出版发行头部企业和旗下文创品牌,形成集“文创经营+文化交流+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国家级主题出版文化交流中心。同时,在借助集团企业聚集优势的基础上,谋求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机遇,对“中顶庙”文物保护场所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挖掘“中顶庙”历史内涵,打造特色传统文化品牌,综合开发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文化产品,强化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以“大气”历史底蕴为牵引
打造群众文化精神栖息地
870年的金中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赋予右安门街道“大气”历史底蕴。坐落于右安门街道辖区内的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是一座建在金中都水关遗址上的专题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有各历史时期文物百余件,辽金石刻展厅有近20件辽金时期的珍贵石刻文物。今年6月“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在右安门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举行。游客们通过这些展览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右安门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感受到右安门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顶庙”坐落辖区之内,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中顶庙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节已多年累次举办,深受居民喜爱。中顶庙文化节源自明清的中顶庙会。《旧京风俗志》曾记载:“游人甚众,均前来瞧会。” 7月15日,右安门街道在西铁营村中顶庙民俗文化节再次让民众近距离感受“大气”精神内涵的所在。此外,在文化传承方面,“窦珍精神”从右安门发源,扫桥爷爷的事迹感人至深,志愿服务精神赓续传承,志愿服务队伍蓬勃发展。
共建“景风矩阵”
打造“高品质楼宇朋友圈”
辖区各商业综合体如何形成合力构建商圈?丰台区右安门街道举行“合作 发展 共赢”党建协调委员会全体会,联合西铁营万达、华润置地、首都医科大学、金中都水关遗址馆区、第三产业数字街区、北京南站等属地50家单位和企业,构建“景风矩阵”党建协调平台,通过党建引领,实现辖区商业、文化、空间资源的互联互通、高效对接。
右安门街道秉承“党建引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理念,依托西铁营万达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抓手、以需求为核心,致力于构建有温度、有亮点的党群服务阵地,实现党建、治理、营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打造优质商圈、品质空间,推动楼宇党建和区域发展合作共赢,形成覆盖西铁营万达并辐射周边楼宇的“高品质楼宇朋友圈”。
为了更好地统筹辖区资源,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分类划分企业服务组、科教文卫组、“两新”组织组,辖区单位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通过结对共建、定期议事、活动共搞、资源共享等形式,建立起推动右安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景风矩阵”。
“随着‘点靓凉水河’行动右安门段实施和亚林西三期地块的如期上市,右安门街道正在全力打造‘西铁营活力坊’,这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互通。”右安门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斐然说,街道将围绕“一水、两街、四核、多点”的空间布局,把“智慧+运动”的时尚话题引入街区设计中,推动凉水河国潮文化水街、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景风门轨道活力微中心、西铁营体育公园等建设,与万达广场等现有商圈进行联动,辐射带动整个西铁营片区多个商业消费聚集圈,构建“活力右安门”。
“未来右安门将围绕金融、科技、商务、高精尖等产业领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右安门发展。将以贴心优质的服务、宜居宜业的环境,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丰台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贡献力量。”右安门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斐然说。
丰台地名故事
建筑派生地名右安门
除了依据宗教建筑命名的村落和街巷之外,丰台区还有许多从其他建筑派生的地名。这些建筑包括苑囿或军营的大门、大大小小的桥梁、特点突出的民居或其他建筑。
右安门又名南西门,原北京外城七门之一的右安门,且有安定之意,故名。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成。右安门的命名不是根据现代地图“左西右东”的属性,而是以内廷(紫禁城)为中心来区分方位。因位于故宫西南边的门叫右安门,东南边的门叫左安门。右安门为北京外城南城墙三门中最西边的一个。右安门以南,接近南三环的地方曾是金中都的景风门。右安门由于正对内城的宣武门,在建成之初叫做“宜武外门”,后改称右安门。
设立于1956年的“右安门街道办事处”,辖境处在右安门外的丰台、宣武、崇文区交界地带。“右安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外城的西南门,右安门与左安门都已拆除,由此派生出的名称除了道路、桥梁、居住区之外,“右安门街道办事处”也是其中之一。
■ 来源:区党史办、《丰台地名探源》
街镇档案
右安门街道
右安门街道位于区境中东部。北至护城河,与西城区隔河相望;东至北京南站,与东城区相邻;南至京山铁路,与玉泉营街道、马家堡街道相连;西至菜户营南路,与太平桥街道接壤。曾用名右安门乡、马家堡乡、右安门办事处。右安门街道1949年前属北平市郊三区。1949年4月,建右安门街政府。1957年初设立右安门办事处,将右安门、西铁匠营、花园划归右安门办事处管辖。1958年3月11日,马家堡乡撤销,其管辖的果园农业社划归大红门办事处,马家堡农业社划归右安门办事处;6月南苑区撤销,右安门办事处划归丰台区管辖。1960年6月右安门办事处从南苑红旗人民公社划出。1979年办事处改称右安门街道办事处。
20世纪50年代,辖区为城内拆迁居民的安置用地,填苇塘,平迁墓地,在右安门外大街两侧建成建安里、东头条至三条、一街至五街、幸福里等大片简易平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京玛钢厂、北京叉车一分厂、北京微电机总厂在此相继建立,同步建成为居民生活服务的粮店、百货店、副食店、菜店、药店、医疗门诊部、邮电所、储蓄所、中小学校。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东二条为中心建成燕南大厦、交电大楼、侨园饭店、饲料公司、国家教委留学生招待所。1990年,北京市第一个危改项目—建安里危房改造工程启动,建成玉林东里一区。2000年,右安门外地区危房改造启动,对关厢、东头条至三条、一街至五街约0.33平方千米的危旧房进行改造,属北京市三区五片之一,建成后更名为开阳里小区。有现代化城市居住区东庄小区、玉林小区、开阳里小区、翠林小区。凉水河以北以右安门外大街为界,西北部为居民区,东北部临近北京南站为第三产业综合区,凉水河以南为居住区。
凉水河贯穿辖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中都水关遗址,1995年在金中都水关遗址上建成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顶庙,原名“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为明代建筑。有传统的民间花会高跷、耍坛子、少林会、十不闲、双石头(类似举重)等。辖区内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等中央单位,市残联、凉水河管理处等市属单位,丰台区供暖所、丰台妇幼保健院等区属单位。辖区紧邻北京南站。
■ 区党史办 供稿